最早接触到《诗经》,应该就是在那首邓丽君的翻唱的《在水一方》:“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小时候不懂歌词,只是简单得觉得邓丽君温婉的声音十分的悦耳,每次听到的时候总会脑补出在白雾迷蒙的,长满水草的河畔边,站着一位美丽的女子的朦朦胧胧的画面。长大后,在初三的时候学到了《在水一方》借鉴的原版,那就是《诗经·蒹葭》。私以为,琼瑶奶奶很厉害,填写的歌词意境很美,却犹不及《蒹葭》那样余味无穷。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秦风·蒹葭》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而这首《蒹葭》出自《风》,“风”即国风,就是地方风土歌谣,这首《蒹葭》就是描写的当时秦地的风土人情。
在西方,人们将玫瑰视为爱情的象征。而在古朴的千年之前,秦地热情奔放的青年们,却将这水边之物——蒹葭,即为芦苇,象征爱情。没有玫瑰的艳丽,也没有伤人的刺,生长在水边,飘飘荡荡,随风飞舞着纯白的苇絮。爱情如蒹葭,简单而美好,不必那么如朱砂痣般的鲜红浓烈,也不必伤人。爱情如蒹葭,在水边静静地守护着自己在水一方的“伊人”;喜欢,就逆流而上,去追寻她的身影。也许可望而不可及,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但这份情思,就幽幽地荡漾与字里行间里了,飘飘荡荡,传唱到了现在,幽幽情思,重章叠唱,反复歌咏,然后,有一位温婉的女仔将它唱进了歌里,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诗经》自古以来便被奉为经典,那是因为《诗经》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柔美的诗句,唯美的爱情,凄凉的故事,更多的,《诗经》作为我国的第一部现实主义之作,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底蕴,不同于古典浪漫主义那把原始地将满腔热情天马行空的抒发出来,《诗经》站在华夏文明的源头,用赋比兴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诗歌的意境深远和朦胧之美。它用简短朴实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一副古代史实长卷。开辟了现实主义之先河。
《诗经》用质朴的言语,叩响诵读者之心灵,使其之共鸣,故而流芳百世,传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