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盐的代价》

作者:席心雨
主要内容

弗洛伊德人格理论解读《盐的代价》

在我试图去深入了解《盐的代价》的深层意义时,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论点:“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去解读《盐的代价》”,下面我将用弗洛伊德人格理论去回溯《盐的代价》的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构成。在《盐的代价》里,作者塑造了三个主要人物,一是美丽迷人的carol,二是可爱单纯的Therese,三是保守“直男”Richard,这正好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的“本我”,“自我”,“超我”形成一种对应关系。

1.根据弗洛伊德对其所讲人格理论,可知本我(id)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代表人的本能冲动,是最原始的自己。本我无视道德的存在,目的就是满足快乐,它是人一切行动的本源。自我是现实中的我,它根据社会现实来克制自己的欲望,寻找有节制的快乐。超我压抑自我的冲动,是道德化的自我,超我衡量是非善恶,追求完美,而非快乐。自我既要满足本我的欲望,又要受到超我的限制只有三者达到平衡,人格才趋于正常。而一部小说中的故事几乎都遵循以上的理论,《盐的代价》也不例外。

海史密斯讲诉写这本书的灵感是这样说的:“一九四八年底,当时我住在纽约,圣诞前夕为了赚钱到曼哈顿的一家大百货公司担任售货小姐,我被安排到玩具部门的洋娃娃柜台。有天早上一个穿着皮草大衣的金发女人走到我的柜台前选购娃娃,她买了三个娃娃就离开了。整个交易没什么特别的,但是我脑中出现了奇怪,眩晕的感觉,几乎要晕厥,同时精神又格外振奋,仿佛看到了某种迹象。那天回家我就构思了《盐的代价》的故事框架。第二天那种感觉更奇怪,我发烧了,身上长了水痘。”而《盐的代价》的开头的确与海史密斯现实中所遇到的景象相差无几,而“她”正式书中的主角之一——Therese,本文也是以Therese为第一视角娓娓道来这个美好的故事。这也是告诉我们:“这就是我的故事,我就是书中的terry。”这是“自我”在文中的的体现。那个金发女人(指Therese喜欢的“carol”),她举手头足都透露着无法言表的诱惑性,这正是“本我”的象征,以及Therese的男友Richard,他遵循社会道德伦理却又懦弱无能,这是“超我”的化身。

2.“超我对自我的压抑”

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50年代的美国,由于二战结束后世界形势发生剧烈的变化,冷战的气息似乎开始慢慢蔓延。此时美国社会处处都是压抑的气氛。Therese的男友Richard是个年轻而郁郁不得志的画家,没有稳定的工作却试图要求与Therese结合成为一个家庭,希望Therese能够成为一个合格的妻子,能够在家照顾他,支持他的工作。可Therese认为Richard和自己不合适,他身上有各种坏毛病,最重要的是他不懂自己——不支持自己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舞台演员的梦想,这是两人之间经常吵架的原因。Therese对他不是爱,是一种习惯的喜欢,并且Richard知道Therese并不爱他。文中写道:“因为他很清楚,她不爱他,所以他又怎么能真正期待她表现出爱意呢?事实很简单,Therese因为自己不爱Richard而怀有罪恶感,这种罪恶感逼着让她接受了他给予的东西。”所以她对未来感到迷茫,在自己最美好的年纪感到无助,无望。“现在她觉得又悲哀又羞愧,替自己,也替她可悲。”她似乎觉得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都变成了一个灰色空间,就像是永远笼罩在头顶的雾霾一样,一点点的吞噬着自己。这正是Therese对自我的压抑。

3.“自我被本我所唤醒”

自我受到超我的压抑,而本我则唤醒自我,使自我遵循快乐原则,追逐情欲的满足。

迷茫无助的Therese偶然遇见了美丽优雅的熟妇carol,“carol就像她身上的秘密,也像一道光,只有她才看得见。”carol的优雅大气,以及由内而外散发的对于社会嘲讽的不羁和逃脱社会禁锢的勇气与勇敢,这便是carol吸引着therese的“光”。

“我觉得我爱上了你,也觉得现在应该是春天了。我希望阳光照在我头上,像音乐一样跳动。我想到像贝多芬的太阳,像德彪西的风,像斯特拉文斯基的鸟鸣,可是一切的节奏都是我的。”Therese对carol的内心告白。

carol的丈夫是个“天性多疑”且“控制欲极强”的男人,她在这段婚姻里并不幸福,但一直因为女儿而隐忍题让。但是carol越来越发现自己在“堕落”。她不愿被婚姻和家庭束缚,不愿违背自己的天性生活,而后勇敢大胆的她选择了离婚。而对于Therese来讲,carol带给她的是她所追求的生活——按着自己的天性生活。Therese不顾Richard的反对和威胁。与carol一起开启了一场公路旅行,而且在和carol的密友皆旧爱abby对峙时也没有再像以前那样害怕,无助和不自信。这正是carol对她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变得越来越强壮与勇敢,这是Therese最想成为的样子。carol代表着Therese心中一种“情欲”的化身。一种“欲望化”的爱恋对象。她唤起了Therese心中压抑的自我,一种本。所以她才会在受到carol的伤害后仍然走向carol,正是她认定了carol是她真正爱的人,而与carol生活在一起是她宁愿失去一切也不愿放弃的。

Therese看着逐渐变小的太阳,带着橘色的火焰般的光芒,最终落入参差不齐的树枝中,心里期盼夜晚已经来临,她能和carol独处。他们开始往回走。Therese想,如果carol现在要回家,她会做出很激烈的事,例如跳下第五十九街上的桥,或是吞下Richard上礼拜给她的三片安非他命。

4.“自我对超我的放弃“

在Therese看清自我内心后,试图逐渐的远离Richard,但由于对男友以前百般照顾爱后而感到愧疚,所以不忍伤害他。一开始,她只是试探性的询问Richard关于对同性恋的看法。然而在多次的争论中他渐渐对男友失去信心,同时当时越发感觉自己内心对carol的依恋。她直接拒绝了男友邀请去欧洲旅行,而答应carol去旅行,两人开启一段公路旅行。看见自己的女友拒绝和自己去计划已久的旅行而和一个认识不久的女人结伴旅行,Richard气昏了。在Richard带有攻击性的话语下,Therese承认了自己对carol的爱。这次争论也是两人感情破裂最直接的导火索。失去理智的Richard打翻摆在桌子上的圣母像,Therese接住了圣母像,但她重重的将它摔在地上。“圣母”是清教为女性树立的道德典范,也是Richard一直所希望Therese成为的女性。圣母像破碎意味着“自我对超我的反抗”。意味着Therese决定做自己,决定去追寻自己内心真实想要的生活。二人分开后,Richard给她的信中仍坚持主流社会的道德观念,并告诫她不要犯错,他坚信Therese会在未来回到他身边,然而实际上这样他的“自我幻想”,Therese再也没有回到他的身边。这是“自我对超我的放弃”。

5.自我向本我的回归

在Therese拒绝男友的欧洲旅行而和carol开启了一段公路旅行,这意味着“自我对本我的选择”。当然她们之间的感情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旅行中,虽然两人感情逐渐升温而一路欢愉。但carol的丈夫为了和她争女儿的抚养权而派了私家侦探对她们进行调查追踪,企图掌握证据让carol失去女儿的抚养权。carol为了女儿的抚养权半路离开了Therese,全身心投入了和丈夫的离婚案中,只剩下Therese一个人在遥远的西路漫无目的地闲逛。这期间Therese的心灵受到极大的伤害。carol在独自回去处理离婚案时告诉Therese要她等她,并派了好友abby来接Therese。即便如此,长期没有carol消息的Therese仍然伤心欲绝,她认为carol“抛弃”了她,选择了自己的女儿。carol为了按照自己的本性生活而放弃了女儿的抚养权,她再次找到Therese询问她是否愿意再次和自己在一起。Therese在内心百般纠结后仍然选择走向carol。。”

“Therese笑了,这就是carol的典型动作,就是她以前所深爱,以后也会一直深爱下去的carol。喔,现在爱她的方式不一样了,因为她已经是个新的人了,就像从头来过,重新再度遇见carol,但遇到的还是carol,不是别人。无论在千百个不同的城市中,在千百个不同的房子里,还是在遥远的异邦,她们都会携手在一起,在天堂,在地狱都是一样。”

这是“自我向本我的回归。

在《盐的代价》里我们看到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影射,这正是存在于生命中的“自我”,“本我”,“超我”,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各行其责,分别代表着人格的某一方面,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