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民贵民主,为民献命——浅读《苏东坡传》

作者:席心雨
主要内容

民贵民主,为民献命——浅读《苏东坡传》

苏东坡是众所周知的宋代著名豪放派词人,其在文学方面的造诣颇高,但是他的一生的成就不仅仅只是在文学方面,他身上还有着其它重要的闪光点,而民本思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民本思想是儒家思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了解苏东坡对于民本思想的实践与深化,对于研究苏东坡本人以及在文学造诣上具有重要的意义,也能够在微观角度上了解到儒学在宋代的发展。本文从苏东坡一生中真实的事件为基础,讨论苏东坡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以及其为官生涯中贯彻民本思想的事件。

一:苏东坡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

(1)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的影响:苏东坡所处的朝代是一个以儒学为主导思想的朝代,而其生活在北宋中期,这一时期的国家内忧外患,国家积贫积弱,社会各阶层的矛盾日益严重,而民与君,民与社会的关系一直是比较僵化的关系,这就需要进行社会改革来调节社会各阶层的关系,自然民本本思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论点。“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上梅直讲书》)可见,其从小就知道当朝的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名臣,敬仰其为人。

(2)苏东坡童年时期的经历与性格决定。苏东坡出生于一个比较贫穷的家庭里,自幼就亲眼目睹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能对这些困苦之事感同身受。且在启蒙老师即其母亲的影响下,如其母亲教儿读《范滂传》讲述佛家以慈善为怀,爱护生灵,善待世间万物的故事,以及阅读《后汉书》经典史书等。使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逐步养成了其善良待人待事的性格以及对于社会人民疾苦富有极强的同情心。苏东坡在中等学校上学读书准备科举考试的时候,刻苦努力的学习背诵的经史诗文,经典古籍,其父亲也在教授儿子学习这些经典书籍,这对于他自幼时对于儒家思想的认知上的影响也是极为重要的,而这些自幼的经历和从小所受的家庭,学校教育是其树立起民本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客观条件。

(3)受其父亲苏洵的影响:苏东坡多次在谈到父亲苏洵对他的影响时说:“夫昔之为文者,非能为之为工,乃不能不为之为工也⋯⋯自少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南行前集叙》,这主要是讲文艺创作的影响,而在父亲的影响下,苏东坡在很多社会问题的看法以及对于人生重大事件的抉择上都深受父亲的影响,其父亲在散文创作所基于的学术思想也正是以儒家为主。苏洵主张“礼论”,“礼,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以及将儒学经典《诗》,《乐》,《易》作为礼的辅助工具来看待,强调其的社会教化功能,这也是其父亲对于儒学的发展,加之以运用到治理国家中,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苏东坡自身对于儒家思想的理解与感悟。

(二)苏东坡民本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

苏东坡受民本思想的影响,在他四十年的为官生涯中,勤政爱民,每至一处,都颇有政绩,受到当地人民的爱戴和拥护.在其到达的每一处地方,都能够广交当地社会各界的朋友,在为官期间对各地进行社会调研和学术研究,访问当地人民的疾苦,体恤民情;在颁布地方法令的时候科学施政,造福当地的人民群众.

在苏东坡任徐州知州时,曹村一带黄河堤坝决口,洪水流入梁山泊,几股水交汇到一处,直奔徐州城下。水势渐猛,来不及排洪,徐州即将有被冲垮的危险,大户人家纷纷外逃。苏东坡说:“大户人家外逃,全城百姓也会动摇,还能靠谁来守城?只要我在这里,就决不让洪水冲垮徐州。”他派人把逃走的大户规劝回来,又到武卫营给卒长鼔劲:“洪水冲城,军民要团结一心,严防固守,即使是禁军也要为守城出力。”苏东坡率领全城军民筑起一道东南长堤,徐州的人民群众也在苏东坡的鼔舞下,三次把即将被淹没的城池保住了。官员们各守一方,终于保住了徐州。

在杭州爆发瘟疫的时候,人民群众与众多官员都人心惶惶,在防疫时苏东坡亲自动手,采用同乡秘方,发动众人配药,很快就见效,控制了瘟疫。他动员社会人士收养孤儿,上书废除溺婴恶俗,呼吁宽免百姓公债,修改害民衙规,掩埋无主枯骨,保民打黑除恶,维护弱者利益,对抗名利工程,取消官办扰民节日,反对官府与民争利。苏轼任职遍及大半个中国,任期都不长,所办利民好事多不胜数,惠及百姓衣食住行,“苏堤春晓”、“三潭印月”千年不衰,“东坡肉”、“东坡鱼”百姓钟爱。苏东坡在其为官生涯里秉承着民本思想,在其生活中护民爱民,以自身切实的行动来为民办实事.

在中国历代王朝,封建主义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古代中国沿袭了两千多年,皇帝贵为天子,皇权至上,皇帝的命令就是不可违抗的,很少有人敢怀疑皇帝的权利,那是要带来杀头危险的。而从小接受了《尚书》中民本思想的苏轼在奏折上写到,“天下者,非君有也,天下使君主之耳。”“天下使君主之”,这正是儒家“君轻民贵”的主张,意为天下不是皇上一个人所占有而是人民群众赋予皇上的权利,在此权利是人民赋予的,皇帝只是代行人们的权利,这在当时是于“皇权至上”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相违背的,而苏东坡敢在朝廷中这么表达自己的民本思想,正是他一生都践行为民请命,不计得失的民本思想的表现.

苏东坡在其为官生涯中经历的起起落落,大风大浪,都与他的民本思想相关,与他善良富有同情心性格相关.。正是秉承着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面对宰相王安石的激进改革,苏轼直言改革对百姓的危害,主张关心百姓生活,劝告皇帝优先富民,为了百姓,他说:“苛政猛于虎,如今全国已有二十万虎狼在横行了”。因反对改革,他被排挤出朝廷,但仍能趋利避害,维护一方百姓权益,《宋元通鉴》记载:“时新法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安”。司马光执政后,全盘否定改革,苏轼站在百姓的角度,建议司马光吸收新法的合理部分,并因此与司马光发生争执,又被排挤出朝廷。苏轼与两任宰相的矛盾并非个人恩怨,而是为了百姓的利益。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