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小时候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
身在农村的我,小时候经常在田间地里玩耍,帮助家人种植水稻,待到水稻成熟的时候又收割水稻,那时候看见家里一屋子的水稻,我待到梦想就是将来我也要在家里种水稻,看着那装满一屋子的谷子,满满的成就感。
或许大多数人都和我不一样,他们都希望自己在将来能够成为一名音乐家、画家、舞蹈家……这和自己小时候所处的环境是息息相关的。
小时候的梦想总是会被各种原因所扼杀,一方面是不被大人所理解,另一方面是自己的不够坚持。圣埃克苏佩里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小时候的他喜欢画画,梦想成一名艺术家,可是他画的画没有几个人能够看懂,那就是他画的是一副蟒蛇吞大象,大人看了认为是一顶帽子,而小孩子看了认为就是蟒蛇吞大象。大人们经历了很多,看待问题的方式也有了很多的顾虑,而小孩子却不同,他们天真可爱没有经历岁月的沉淀,看事物就会随心所欲。由于圣埃克苏佩里的画不被理解,他就舍去了这一个梦想。
梦想虽然不再,而圣埃克苏佩里似乎一直铭记于心。从他的名作《小王子》中我能清晰的感受到,他对画画的热爱。
小时候我把《小王子》当成是一本童话书来读,从小孩子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是很单纯的,小王子向圣埃克苏佩里讲述的每一个他去过的地方都是很独特的,代表着社会中的某一类人,在以前我肯定是没有读懂,而经过岁月的蹉跎对这些的看法更加清晰明了。
小王子去到第一个星球就是只有一个国王的星球,国王有一句话说的特别在理“向每一个人提出的要求应该是他们所能做得到的,权威首先应该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是不理性的,本来就无法完成的事情,还要偏要别人去做,靠着的是自己比别人高一个等级,我发出的命令别人就应该无条件的执行这是一种多么离谱的错误。五千年前孔子就曾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道理大家都能懂,那么作为上级,是否也应该用理性的眼光审视?
在这个争权夺利的社会里,有太多的人沉迷,彷徨,不知所措。想着上进,做到事情却失之千里,小王子去到一个星球,那一个人一直在熄灯灭灯,刚开始还有休息的时间,后来不断的熄灯点灯,没有一点休息的时间,这是该怪时间吗?还是该怪自己不够努力?其实都不是,那是自己努力的方向没有对。做事情要讲究技巧,并不是所谓的笨鸟先飞那就是一定能行的。高中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很努力,不同的科任老师都在夸他,让我们向他好好学习,一向不爱学习的我都能感受到他的努力,下课问老师,做作业很积极,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业还是错一大堆,考试依旧考不好。不是一味的循规蹈矩就是对的,有时候就应该有一点创新,点灯熄灯也是这个道理,在别人看来我一直很努力,没有时间休息,但是实际的效果确实不如意的。表现的很上进,但是现实却告诉你,那都是无用功,找对方法用好对策,让你的努力不付诸东流,一切都将有意义。
故事太多,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深有感触,小行星大社会,那就是一个社会的隐射。虽然看似是一本童话书,但是更加适合大人们去深深体会。
其实从内心觉得这是一本很好的童话书,教会了我很多的道理,有些事情虽然已经来不及去改变,比如小时候不能全听大人的话,他们经历了太多,而我们正直年少,充满着无限的想象力,喜欢去探究世界的奥秘,因为我们什么都不懂。没有童心的他们用他们“自以为是”的想法扼杀了我们的天性,或许更多的艺术家和想象家都被就此埋没。这让我不禁想起当今世界的现状,小孩似乎已经越来越失去了自己的童年,都被“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所害,本该无忧无虑,尽情玩乐的童年,却要去上各种培训班和补习班,干着自己不喜欢而父母喜欢我们干的事情。这究竟是社会的进步,还是社会的弊病。
而有些事情还是来得及去做的。
学会珍惜。小王子本有玫瑰花的陪伴和爱,却因为一些小事情就离开,当晃荡一圈在回头,原本在你身边的人却早已经消失。我们一生中会有家人的不离不弃,爱人的相守,朋友的陪伴,他们都是我们要好好珍惜的,不要在失去后才恍然大悟,那个时候不知道那个他还给不给你机会去珍惜,独留一人遗憾。
做一个勤劳,有想法的人。光有勤劳是不够的,就像点灯人一样,很勤劳,但是一无所获,没有成就。葛优老师曾说过一句经典的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一个人若想有所成就勤劳和才智是必不可少的。就现在而言,勤劳的人越来越少见,读书培养出来的人很多都是眼高手低的,喜欢纸上谈兵,却不懂得真正去做才是体会最深和收获最多的。就像那个地理学家一样,永远等着别人去探险回来讲述遇到的河流、城市、山脉和沙漠,这样得出来的研究是否符合实际呢?地理学家就要去实体勘察,为什么会形成山脉,又是怎样的作用力形成了河流……这样得出来的研究才是有意义的,能够说服众人的。
……
一生很长又很短,低下头看看自己脚下的路,是否还是原来那一条,你的生活累吗?无聊吗?多姿多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