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与惩罚》是法国著名思想家米歇尔·福柯(1926~1984)的代表作之一,于1975年问世。2007年4月1日由新知三联书店在中国出版。福柯称这部著作为“我的第一部著作”,这可以从“成熟之作”和“领衔之作”这双重意义来理解,但由此也可以看出福柯本人对这部著作的重视。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合体的系谱。
福柯首先介绍了惩罚的历史变化,即由展示走向隐蔽,由“处决”走向“判决”的精细化。他认为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权者为保持权力的延续而升级了惩罚的技术手段。权力无所不在,且具体而微。这是福柯对权力的基本判断。他认为在整个现代社会,弥散性的权力已经浸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它可以在最细小的地方被捕捉到,它把一切都整合到自己万能的统一体中。而这种弥散性的权力不一定是靠统一的国家机器来实现的,“权力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在各个不同的局部领域,它拥有策略的多样性,所以它又是具体的。对于惩罚手段的变化,福柯认为是掌权者把控权力的需要延伸出的执政策略的升级,这样的变化在现在看来未免太过于草率,我们不理解为何当时的权利者为了保全自己的权利而把罪犯看成是一种权力中和和平衡的工具。
其次,福柯详细描述了规训手段的变化,从肉体的对抗到精神的“教育”,从繁忙的审查者到可能空无一人的建筑象征。福柯列举了以往对待瘟疫的处理办法,即严格执行隔离-检查-处置的步骤。隔离很好地区分了患者和健康人,检查则控制了患者的复制,剩下的就只是对异类的放逐或者,消减。
除此之外,福柯讲述了规训的具体细节,即严格的纪律设计。一套完整的纪律框架涵盖空间分配和时间切割,人们被放进一个个单元格中,每个人都有一个固定的个人化的位置,且这些规整的空间按等级序列排列,最“高级”的网格是最荣耀的嘉奖但数量有限。人们通过划分、测量自己单位时间的效率来评估接近目标的可能性,越精细的分解时间越能防止可能溜走的成效,这样所有的时间片段具备了连续性和累积性,并趋向某个终点。肉体不断被操练,并且越是熟练纪律的肉体对空间和时间越顺从。无论是囚犯、士兵抑或学生,都适应着相似的管理机制,其结果是被等级化的人与人之间持久的竞争。
在这本书里提到的权力类型中,惩罚本身的严厉与否是次要的,甚至于它在现实中是否出现都是无关紧要的,关键在于让人们在观念中认为它是无处不在的,并且将它承载的一整套政治、道德教化的要求、准则灌输给每一个公民。因此,关于减轻惩罚的人道主义呼声的出现,本身只不过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效果。
张海斌说在后现代主义的诸子百家中,福柯对于社会、知识、话语和权力的分析无疑是独树一帜的。他旗帜鲜明地反对启蒙运动的合法性及其与理性、进步和解放的意义勾连,指出,所谓现代性实际上不外是一种新的控制和统治形式,而理性的主体和客观的知识等等都是现代性的产物,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权力控制的结果。福柯这种将现代社会中的宏大叙事置于特定的历史与社会中去研究其构成的过程、意义及其相互关系的路径,就是一种为人所熟悉的谱系学方法。1975年问世的《规训与惩罚》,正是标志着福柯的研究进路从知识考古学转向谱系学的重要作品,《规训与惩罚》很大程度上是一部关于刑事机构与话语机制的研究作品,是一部关于刑罚的制度变迁、话语变迁及其权力机制之间关系的研究作品。最终的趣旨在于:证成灵魂进入刑事司法舞台以及“知识”进入法律实践,乃是权力干预肉体的方式发生变化的结果。
我认为《规训与惩罚》这本书向我们很好的了解了以前的惩罚与规训手段,也让我们了解了权利的重要与卑鄙。确实是一部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