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食品安全报到中的受众心理学

作者:唐鑫
主要内容

在我们这个时代,科技、经济、城市建设都在进行着迅速而又翻天覆地的发展,由于这些迅速的发展,民众不再是满足于吃饱穿暖的温饱问题,而是开始对生活品质等可以满足于精神层面的课题进行探求,而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使得信息的传播速度与效率日益增加。正是在这样向上发展的时候,食品安全问题却不知从何时成为了一个我们不可忽视的话题,本篇文章也将对在我国近几年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案例进行分析,同是对于报到中的受众心理进行讨论。

内容摘要

几年讨论度、关注度最为高的几项食品安全问题——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0年的“地沟油”事件;2011年3月5日被报到的“瘦肉精”猪肉事件;2011年6月被报道的“塑化剂食品”事件,在这些事件的传播、发展等的过程中均有许多与受众心理相关的现象产生。受众在面对食品安全等新闻事件时,对新闻事件的内容往往会选择性理解与记忆;新闻事件对受众的影响力高低,同样也和这个事件是否接近与受众的地理、生活等条件密不可分,在同类型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曝光之后,受众常常会选择回避损失,因此则会断绝对同类型所有产品的购买。归结于政府也是食品安全报到中的一个有趣现象。

关键字:传媒受众食品安全心理学大众

首先,我们便来盘点一下近几年讨论度、关注度最为高的几项食品安全问题——2008年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0年的“地沟油”事件;2011年3月5日被报到的“瘦肉精”猪肉事件;2011年6月被报道的“塑化剂食品”事件,在这些事件的传播、发展等的过程中均有许多与受众心理相关的现象产生。而在这一系列的报到过程中,受众为何会如此信赖新闻媒介所报到的信息呢?用传播学的理论来解释,信息的传播有三个十分重要的要素——信源、讯息、信宿,在“瘦肉精”的报到中,中央电视台就作为了这次信息传播的信源,而国家级的电视传播媒体对于信息接收者而言,本来就是极具说服力的,讯息在传播中也常常采用多种报到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广播利用声音将信息传入受众的听觉系统;报纸、手机新闻利用文字通过视觉通道传入我们的大脑;而电视则兼具两者的特点,这也就是新闻传播对受众为何具有如此大影响力的原因。

而受众在面对食品安全等新闻事件时,对新闻事件的内容往往会选择性理解与记忆,例如,在我们提到“三聚氰胺奶粉”之时,我们许多人第一反应想到的便是“大头婴儿事件”,然而“大头婴儿奶粉”和“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却并不是同一个事件,“大头婴儿”事件发生在更为之前,事件里的受害者是喝了伪劣假冒的三鹿奶粉,因而才患有了“大头”,而“三聚氰胺事件”才是和三鹿这个品牌直接相关的,婴幼儿喝了三聚氰胺奶粉之后出现的是肾结石的症状。我们不难发现,“大头婴儿”这个也是奶制品行业所发生的安全问题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因为是更为具象化的,因此我们对这个新闻事件的记忆更加清晰,并且对当时的影响也更轰动,而在想到三鹿的奶粉安全问题之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和“肾结石”想联系,而是与“大头婴儿”想联系,这也是我们在听到传媒给我们提供的有限的新闻信息之后,自己加工选择、理解出来的最终留下记忆的信息。

新闻事件对受众的影响力高低,同样也和这个事件是否接近与受众的地理、生活等条件密不可分,这也是受众心理学里的一个理论,接近性事件总是比非接近事件更容易引起重视。在“瘦肉精”最初被报到的时候,由于事件的发生地点是上海,因此对于我们这样生活在成都的民众而言对这个事件的关注并不高,而对于上海本地的受众,“瘦肉精”事件却是他们在那段时间内持续在关注的,这样就说明了受众对新闻事件的关注是有选择的,他们会选择接近性事件,而对非接近性事件采取的态度往往并没有那么积极。

食品安全问题的新闻报道也时常会影响受众的购买心理,在同类型产品的食品安全问题曝光之后,受众常常会选择回避损失,因此则会断绝对同类型所有产品的购买。例如在“三聚氰胺奶粉”时间之后,相关机构对市面上的所有奶制品进行了抽检,发现了一系列的国产奶粉都存在添加三聚氰胺以增加奶制品蛋白质含量的现象,因而一时间受众对所有的国产奶粉都贴上了标签,不管该产品是否有违法添加的问题,直接开始抵制购买国产奶粉,也在那一段时间,“代购奶粉”成为了一项热事,人们对潜在的损失比对潜在的获取更敏感,因而即便在抽检之后,市面上的奶制品并无相关的质量问题了,人们依旧会选择去回避这种“冒险”的购买,这样就造成了现在我国的奶制品行业依旧无法回春的现状。

由于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增加,受众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便衍生出了一个现象,就是麻木与“归咎于政府”。因为这一类问题的层出不穷,受众开始选择逃避,忽视这个严重的问题,开始对食品安全问题变得麻木,也正是这一现象的产生,我们常常可以在许多人口中听到:“不安全食品都吃了这么多年的,我们都有免疫了”等消极、麻木的话语,也并没有再对火锅、串串这样频繁使用“地沟油”的餐饮拒之千里。我们知道,在美国是严重禁止转基因食品的,而我国对于转基因食品并没有持反对或推崇的意见,科学界依旧对转基因食品对我们的健康有没有影响是没有界定的,然而我们对转基因食品的反对与不信任是来自于美国禁止转基因食品,然而他却在非洲大量种植转基因农作物,这才引起了我国人民对转基因食品的反对,有的人也将转基因这个问题和近几年的一些食品安全问题想联系,将所有问题归结于政府没有对转基因食品等问题提起重视,才引起了这几年如此严重的食品安全风波。这样的现象正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对受众产生了严重的刺激后产生的应激反应。人们感觉生活在食品问题频发的环境中很无奈,然而又觉得无力摆脱、自己对这样的现象无法有所作为,因此才将所有的问题转移,归结于政府的管理不当,让自己减少对此类问题的关心以减轻心理负担。

食品安全问题,作为近几年最大热的几项社会问题,对消费者受众所产生的影响也不仅仅是在身体健康方向,对受众的心理也有着巨大的影响,我们谈到食品安全之时也不应该只以为去埋怨政府、去自我逃避,毕竟这个问题是和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的,是我们每个人的课题。我们需要的是去正视这个问题,采取方法去解决。而我对这一事件中的受众心理分析也较简单,本文也仅代表我对这一课题的一些分析与见解。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