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韩非,韩国贵族后代,早年同李斯拜在荀子门下,虽说荀子是遵从儒家之人,但俩高徒却都是法家之士。据史记记载,韩非虽说在说话上有点缺陷但是其文学的造诣可谓是令人叹服的,就连李斯对他的这方面的造诣也表示敬佩,甚至有点嫉妒的嫌疑。但就是这么一点缺陷都被人放大,抓住弱点进行文章。我个人对韩非是持很高评价的,尽管他总是被人说是“叛国贼”,但是追根究底他为何会有叛国的想法呢?这就是我们需要了解的问题,以及是我要讨论的问题。韩非子之死好像是一个无解的谜,是出于李斯之手?秦王之害?还是服毒了结自己?
在那个乱世纷争的时代,秦王朝一心收复全国统一中原,然而韩非就是这么一个能够帮助他大忙的人,秦王正需要这样的人就因为一些人的谗言嫉妒,秦王的一时糊涂不搞清楚状况就为韩非上了“枷锁”,可悲的结局。我为韩非的遭遇感到痛心,为李斯的行为也能够理解因为处于那种鹤立鸡群的时代,人才辈出,有心机的人才能位居高官有权有势,利益驱使着他们的行为,无权无势无地位的人难以立足于社会,所以我认为他的做法是无可厚非的,但也为秦王的不理智感到可惜,可惜失去了一个趁早统一的机会。虽说在韩非逝世没多久,秦国仍在世界上掀起一阵浪潮,这与韩非的法家思想还是有很大关联的,秦王奉韩非的书籍为秦国治国经要,这些书帮助秦国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可谓功不可没,然则就是这么一个才华横溢之人却落得如此下场。
语言缺陷被利用
韩非身为韩国的一个公子,看着韩国江河日下于是就上书为韩王出谋划策,可是韩王并不允以采纳,他的忧虑之心日趋沉重。愤笔写下《孤愤》、《五蠹》、《说难》等著作,都是希望韩王能采取他的意见,最不料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他的著作被秦王发现后就说:“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秦王赏识他的才华,想把他据为己有。
刘义光所著的《历史的性格》第一章(韩非的叛逆)中讲到韩非出使秦国以求韩国自保,而李斯却处处阻扰,一直在皇帝耳边讲述着攻打韩国的好处,韩非在此时就只有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愿,但是他在《难言》中所陈述的话语并不承认自己是口吃或者说是有语言缺陷(臣非非难言也,所以难言者:言顺比滑泽,洋洋纚纚然,则见以为华而不实……)。他认为只是他说语言都会被别人误解自己才无可奈何,但是在《纵横智慧》里面有提到韩非若有纵横一般的口才之辩也不至于这样的事也办不好,归根结底韩非就是在说话的艺术方面有所欠妥。
他上书给秦王之时这就给了李斯一个可乘之机,李斯借此机会大作篇章最终把自己当年的同窗送进了秦国牢狱之中。
被人误解为叛国
肤浅的谈论一下韩国公子为何会背叛自己的国家呢?他的一切行为动作当然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着想。
他向秦昭王贡献的就是他提出的攻灭东方六强的主张,他说:“臣昧死愿望见大王,言所以破天下之从,举赵、亡韩、臣荆魏,亲齐燕。大王诚听其说,一举而天下之从不破,赵不举,韩不亡,荆魏不臣,齐燕不亲,霸王之名不成,斩臣以徇国。”他的这么一席话在我看来纯粹是为了讨好秦王而说的一席话,在李斯看来统一六国首先就得消灭韩国,韩国距秦国较近而且对秦国造成一定的威胁,而韩非却是在极力反驳着李斯,就不应该先攻打韩国,他的这一行为就是在延缓一下韩国的生命,时间多一点机会就会多一点。虽然说这也免不了之后韩国的灭亡,我只是想为堂堂正正的韩国公子澄清一下。
我更不会苟同司马光的观点,他在《资治通鉴》中说:“君子亲其亲以及人之亲,爱其国以及人之国,是以功大名美而享有百福也。今非为秦画谋,而欲覆其宗国,以售其言,罪固不容于死矣,乌足悯哉!”意思就是说,韩非死了活该。世人不明了,难道这身为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的大家司马光也是这样吗?别的人我不清楚,只是韩非子在当时他是迫切想改变社会的局面,现实的状况。韩非本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分析现实的困境,主张过法术之士谨言慎行,察言观色,但是当时处在战国末期大动荡年代,他的主张并得不到什么乐观的效果,于是就运用了一种方法:自污其身。在想改变现实之前不得不适应现实的矛盾下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他,明白他的想法,但是少之又少,后世的人们不出其所料,给予他大大的误解。
不幸的是,韩王没能理解他的心思,也没有时间去揣摩他的心思,只是在国危之时才想到了他,令他出使秦国。幸运的是,秦王赞赏他。秦王对他法家的思想深为痴迷,不管怎么说,他是一个有思想有深远谋略的大人。在某种程度上,他在秦国统一六国的过程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秦国后世的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在此,我为后世对他的评价表示可悲。有些事情不能只看表象,从小接受高等教育的贵族怎么会轻而易举的叛国呢?况且他之前对韩王建议之强烈,他自己明白在韩王那里他得不到认可,就不得不以身犯险就此一搏,谁也没想到竟会酿成如此下场……
糊涂君王酿悲剧
谈论本文的重点,古往今来,韩非子的死亡一直存在争议。有的人认为他是被他昔日的同窗李斯害死,还有的人认为他是自讨苦吃以致自己服毒而死,而我同多数人一样认为是糊涂君王杀死了他。秦王本不糊涂但在这件事上我是真觉得他没好好考虑。李斯,楚国人,他在《谏逐客书》中强烈的表现出对秦国的忠诚,当官员们商议驱逐客卿时他引出前几位国君,秦穆公,秦惠王,秦昭王哪一位不是无不重用卿客而使国家富强呢?以此来得到秦王的信任与重用。
当韩非出现时,李斯嫉妒心再次燃起害怕韩非一举位居高位,就不断给秦王灌输关于韩非不好的方面,什么他本就是韩国人,不会忠心于秦国(韩非只有说自己忠于秦国才有与秦王谈话的权利,尽力表现出自己的忠诚以取得秦王的信任才能为韩国找到一条生还之路),放他回去又会留下后顾之忧干脆先关着。当然,韩非一出现就会引起李斯的不安,李斯又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本就是和韩非处于对立面秦王还是比较心知肚明的,如果是李斯下手的话那他应该是不想在秦国混下去了,毕竟秦王还是很赏识韩非的。至于韩非自杀,这可能性就越来越小了,谁家公子不想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只要一气尚存那定会奋力反抗。(这是从他的身份分析的。)
那么他是为何被曾经如此赞赏他的秦王杀死的呢?在《战国策》中,记载着韩非与一位纵横之士——姚贾有过冲突瓜葛,这也成了一个导火索,纵横家游于天下只在乎自己的切身利益,游说于世间。加之李斯对韩非的抵触,秦王就不得不不相信韩非了。赐予他一杯毒酒,长眠于牢房之中。
资料借鉴来源
《难言》
《资治通鉴》
《纵横智慧》
《战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