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散文>

古镇情节

主要内容

怀远古镇位于四川省崇州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多年前,古镇不大,占地仅一平方公里。古镇建筑多为清代和民国年间建造,同时保持着四门四大街的格局,现存街道30余条,其中小北街、南街、下新街、正西街、临江街等10余条保存较为完好。建筑绝大部分都按《清代工部》法则建筑的多为穿木结构。临街摆柱,前殿后院,廊楼结合和四合院引巷子住家,是怀远古镇的基本风格,而其具体街巷但有许多不同特色。

在怀远镇,我们不仅看到有完整的穿逗结构房屋的木板铺面(其连接处是没有一颗铁钉的,也不用胶水的!屋顶的光亮处叫“亮瓦”,是一种和瓦的形状一样的玻璃,作为室内采光用。据资料所载,这里的建筑大多为清代及民国年间所建),还有不少依稀可见当年应该是十分精美的门洞、木雕等建筑装饰,甚至还有十分清晰的“毛主席语录”的标语(年代至少应该有25年以上吧)!!

从河边一条小街往里走,一个古老院落就呈现在记者眼前,斑驳的墙上有“林氏宗祠”几个大字。(附图)这是一个修建于清代咸丰年间的宗祠。走进正门,宽大的四合院一派繁忙,数十名老人聚在这里打牌、摆龙门阵,脸上的笑容和身边的鸟笼诠释着他们生活的悠闲。怀远古镇工作人员吴建英说,这个宗祠主建筑至今保护完好,完整保存着全市绝无仅有的纯楠木宗祠神橱牌,上刻清朝历代皇帝赦封文献,行文流畅,字体刚劲秀丽,雕刻精美。

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怀远既没有江南的清丽婉转,也没有塞下的大气磅礴,这里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镇,时间久了一些,多了些时间的积淀,显得质朴而干净。我在这里长大,熟悉这里的一切,越熟悉就对此越依恋,这里的每个人都有童年。直到现在,每到傍晚依旧可以看见小镇上浮起一缕缕炊烟,孩子的笑声给白天做个结尾,饭香袅袅,父母亲唤着孩子回家。

我的老家,就住在这个镇,我是这个镇里,土生土长的人。我的老家有着名震大江南北的著名小吃——怀远三绝!

说起这个怀远三绝,凡是吃过的人莫不赞不绝口。可是,那哪三绝呢?

这是指产于怀远镇的冻糕、叶耳粑、豆腐帘子。也是由于水质的原因,同一主厨用同样方式在其它地方却做不出这三绝。

冻糕——民国年间怀远镇厨师蒋仲渔所创,人称蒋三麻子冻糕。其制作工艺传统而独特。先将大米浸泡磨成浆,再把用沸水烫过的糯米蒸熟,然后二者拌和入缸发酵,最后加生猪油和红糖,用玉米壳作包皮,上笼旺火蒸熟即食。成口色白微黄,滋润绵软,富有弹性,松泡化渣,油而不腻,香甜微酸。

叶耳粑——本世纪20年代怀远一宗姓老人创制,时名野棉花卷子,俗称艾馍馍。采用大米、糯米加适量碗豆混合磨制,成品色洁似乳,滋润爽口,有不粘盘、不粘筷、不粘牙的特点,故又叫三不粘叶耳粑。其馅有两种,一是带四川香肠风味的咸味,二是带柑子清香的甜味。其成品因以柑叶包裹,其形如耳,故名“叶耳粑”。又因用柑叶包裹蒸熟,不仅有柑子的清香,而且具有理气祛痰的药疗效果。

豆腐帘子——独产于怀远镇,已有500多年历史。制作工艺特殊,先用优质大豆制成可食之豆浆后,投入适量卤水,使之浓凝,再用刷把搅匀,然后将纱布浸混,铺入木匣,一层细布,一层豆花,滤干成型。因其状若帘,故名“豆腐帘子”。豆腐帘子有“干帘”和“水帘”两种。干帘是将拆匣取出的帘状豆腐卷为圆筒,推晾木匣中,让其自然生霉,4天左右即可上案,经煎炸后烹成鱼香帘子、五香帘子皆宜;水帘是将拆匣取出的帘状豆腐直接烹煮,可做成清炖帘子、鲜帘丝等,煎煮荤素皆宜,质地细腻,风味独具,有鸡汤之鲜味。近年来,怀远豆腐厂将帘子用食油炸酥,拌以芝麻、甜酱等香料,密封保存,半年后食用,色、香、味仍如鲜品。

我承认,我的老家没有那么多的爱恨情仇,但是每个人都仿佛都是镇子里不可或缺的一个纽扣。每个人见面都能叫出名字,鸡犬相闻,邻里和睦。你要离开,所有人都会不舍,你回来了,所有人都会欢迎。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