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死亡
——《娱乐至死》读后感
正如书中所说,我们现在处在一个思考与行动完全失调的时代。在这个电子媒体为我们带来了无数便利的时代,我们比以往都睿智,却拥抱着一颗更加空虚的灵魂。在这个时代,我们没有收到统治者的压迫,却无比心甘情愿的臣服于电子媒体之下。我们因此爱上了压迫,以至于丧失了思考能力,变得被动;我们无脑的相信着这些电子技术,相信它所带来的娱乐至上。
这些电子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娱乐,似乎已经超越了政、经济、文化甚至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就如同我们在大众传播学中研究过的美国大选,从电视的出现开始,这场大选便和总统候选人的形象气质脱不了关系。而如今的总统候选人,更是要和人民在社交媒体上互动,从多方面来贴近普通群众。倒不如说人们比起选择总统,更是在选择娱乐。
但是毫无疑问,人们热爱娱乐。正如“使用与满足”理论所说,人们接触媒介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满足自己的精神娱乐。人们可以将一切娱乐化,娱乐他人,娱乐自己。就如最近的那个丑闻,消费死者,任意侮辱女性群体,甚至是违禁药物都可以光明正大的摆在公众眼前,可能只有在这样一个娱乐万物的时代,才会有人那样的磊落。这样的娱乐,使人疯狂,使人死亡。
这样的娱乐遍布人们的周围,充足的改变了人们思维方式。书中描述的以前的人们,他们热衷于长时间的演讲,那样篇幅极长的、复杂程度高的演讲能吸引众多人的注意。而现在的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碎片化的阅读和多媒体化的阅读。长篇的文字越发的使人烦躁,反而是图片和视频更能吸引人们的关注。以前的文人在下笔之前反复推敲,这些文字在受之于读者时,也需要反复推敲、反复思考。而如今信息也变得娱乐化,人们也在娱乐的喂养之下变得懒惰,大多数时候只需要被动的接受,从此就少了思考这个步骤。结果常常是看过就忘,能留下记忆的,也不过是图片视频这些罢了。大众传播在进行了信息的选择和加工后,这些信息才会进入我们的世界。除了自身思考能力,娱乐还弱化了人们的辨别能力。无论是大众传播构建出的“拟态环境”,还是大众传媒带领的“主流舆论”,人们在争议和疑惑面前跟随主流,停止思考。这样的人们,是丧失了主观能动性的人类,人类若是失去了思维—这个将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那么将迎来人类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