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说: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的规律。今天听了马正平教授的《非构思写作》这个讲座,我感触颇多。
如果说,构思写作是理性的预设构思写作,需要极其复杂的谋篇布局的话,那么把写作看得简单点,我想,就是马正平教授说的非构思写作了。马正平教授说非构思写作是自由写作,需要运用一整套思维操作模型,那么,我认为非构思写作就附着着一股随性美了,因为它就像是当一阵春风吹进你的大脑时,你脑子里的思维就迅速地活跃和壮大起来,然后笔头随着大脑的指导挥洒出你那一刻的所思所想,将灵感发挥到极致。那是一种怎样缜密而又洒脱的状态!
将构思写作与非构思写作放在一起比较的话,我也更偏爱非构思写作,它不被条条框框所拘束,它会更加真实,更加让人放松地展现出我那一刻的想法,它能迅速在我脑中蔓延及成型而不会令人绞尽脑汁。它具有的,是格外野性的美!
马正平教授也说了:审美活动是创造美,而思维活动是创造表达美的符号的形式。也就是说,无论你当时看到了多么美的事物,感受到多么美的灵感,倘若你没有那个灵活的思维去迅速地转化这种美,而是想着怎样梳拟写作大纲的话,那么你当时感受到的那种美也会稍纵即逝的。他提到的审美带动思维的运作,而思维又帮助语言表达出来,我认为三者缺一不可,因为它们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过程。而思维又是至关重要的,倘若没有思维的迅速成型,那么审美艺术也不会那么快被捕捉成语言表达出来。
马正平教授还提到了赋形思维,说它是简单,科学,有致的一学就会,文思左右逢源的写作思维方法。那么赋形思维就恰好是非构思写作的前提了呀,它不仅是一种缜密理性的思维方法,而且也是能够迅速在大脑中生成,并且使行文更加有说服性和思辨性。可见,非构思写作并非是随便写下我们的想法,而是也需要如此精细的加工,这就需要我们长期反复的对比和重复了。
我们写作老师王老师说过:读书,阅世,思考,写作等四者在我们写作经历中缺一不可。听过了这次讲座,我对写作的理解更加深了一个层次,写作,需要我们不断重复与对比,从而能锻炼我们的思维,方能迅速在当时当地准确地表达出心底的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