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平淡无奇,明朝注定灭亡”。
一、
作者:黄仁宇
出版时间:2006年8月北京第一版
出版国家:中国
总体影响:万历十五年《增订纪念本》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英文版荣获美国书卷奖(AmericanBookAwards)两次提名,中文版入选《新周刊》和《书城》"改革开放20年来对中国影响最大的20本书"。
二、本论
(一)内容: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这一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这一年在中国历史上用黄仁宇的说法“实在是平平淡淡的一年”。为什么选择这一年做横截面来观察这也是黄仁宇与众不同的地方。一般大家对中国现代化的探讨都在于对中西碰撞的过程。而黄仁宇一开始就将历史的基点向后挪移了三五百年从这里来寻求中国社会发展的秘密。《万历十五年》是为了了解“中国大历史”是进一步谈论资本主义与21世纪”的一个断代的切入点可以说他的一系列著作构成了一个思考的整体。其最初的立足点实际是他那部扎实的博士论文《16世纪明代之财政与税收》。他选择了万历十五年作为横截面然后又精选了一些人物来做解剖。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戚继光、李贽只是了解78世纪中国社会体制的一个个切入点。这些人物构成了这本书的基本框架也构成了这本书的章节。万历十五年是从一场上朝谣言开始的。这一天北京城里哄传说皇上要举行午朝大典了。文武百官不敢怠慢赶紧都赶到紫禁城。但这件事皇上自己都不知道又查不到谣言的源头。皇帝生气就把所有官员减免了两个月工资。这时中华帝国虽然表面上尊卑有序实际上已经是乱糟糟的了。黄仁宇开始了他的叙述。张居正十年新政,其重点在于改变文官机构的作风加强行政效率。但张居正的维新不过是局部的整顿而非体制的变革。张居正名义上是皇帝的顾问并没有决策和任免的权力。为了贯彻其意图往往利用私人和私人信函间接进行。不合理的制度和税收常例积弊难消。他所带来的空前压力为全部文官终身难忘。他还干涉万历的私人生活限制皇帝的花费。张居正死后被清算。大伴冯保被逐出京。万历实际掌握了政府。但不久他发现自主之权还是受到很多的约束即使贵为天子也不过是一种制度所需要的产物古代政权之争总不像表面看起来风平浪静。
目录:
第一章——万历皇帝
第二章——首府申时行
第三章——世间已无张居正
第四章——活着的祖宗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范官僚
第六章——戚继光-孤独的将领
第七章——李贽-自相冲突的哲学家
(二)拓展
《明朝那些事儿》
《海瑞》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中国通史》
(三)
(四)评价
这是一本介于学术和商业的书籍。涵盖经济政治社会结构军事以及当世的思想的历史著作。我感觉作者贯穿始终的就是对明王朝以及类似的王朝以宗法及道德运作国家机关的分析和批评。作者以各个看似联系不怎么紧密的几个主题来分别阐述作者的观点,形式类似于小说的细致。(他评,来自知乎)
过去的封建社会是因为有其不正确的地方才导致它的灭亡,万历十五年时看似风平浪静平淡无奇,其实却暗流涌动,正是一些平常的事情的积累,矛盾的堆积和无解,才有了统治者和以他为龙首的官员的盲目自大自以为是,制度本身的缺陷和封建思想,导致了明朝的灭亡,而其中的“反叛者”有着超越当时的想法,却被称为离经叛道并不被人重视。有人为了革新做出反抗,却最后都没有得到一个好下场,没有被重视的反抗又促使着这种情况的恶化,所以平淡无奇注定它的灭亡。(自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