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思考着关于命运这个问题,拥有某种信仰也好,无神论也罢,却都对命运存在着些许信服。如同落叶飘落的轨迹,由始至终,按照命定的轨迹,归于终点,进行下一场循环,也学等到来年同样的季节,同一枝头,同一时间,落下的已经不是它了,但是不可否定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轨迹,就好像我们每一天都要喝水吃饭一般。它的不可预知性又给我们人生的未来增加了神秘感,要我说还是不要知道自己的人生最好,要不知道自己哪天会死,哪天会破产,这种感觉就好像得了绝症,计着日子等着死亡到来。正是这种神秘感,增加了命运的美感,未知的迷茫总好过既定的恐惧。
《巴黎圣母院》中的每一个人的命运的悲剧是不可捉摸的,是不可反抗的,这就为这种悲剧蒙上了更加浓重的悲伤。正如卡西莫多在巴黎圣母院里向流浪人投掷建筑材料,命运使得他的命运悲惨,失去了世界的声音,但正是他的这种缺陷却有酿成了另一重悲剧,这就使得这一事件的悲剧性加强,应为没有谁是错的,他们都是为了艾丝美拉达,但是却在彼此伤害,这时我们往往就把这种事情的发生怨在命运身上。应为这种巧合,出了命运的捉弄外,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事件双方的目的和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我们无法去责怪任何一方,只好把这种过错归结在命运上。
艾丝美拉达的命运的悲剧性在于她死亡的必然与人们营救的斗争,这种在必死是出现转机,但是转身又深陷泥沼,人们一次次的营救不过是徒劳,她最后还是走上了绞刑架。在人们救她的这个过程中,她对于死亡的挣扎,与人们的努力,就具有了某种悲剧性。希腊神话中关于命运的主题有很多,阿喀琉斯的母亲为了让他没有缺陷就把他泡在冥河水中,铸就了他钢铁不侵的身躯,但是正是因为如此他的脚后跟才会成为他唯一致命的弱点,从未也导致了他的死亡,如果没有当初在冥河水中的浸泡,他之后也不会应为唯一的弱点而死。可以说当他的母亲选择了浸泡冥河水这一条路的时候,他的命运结果便已经注定,离开了原来的轨道,走向了另一条路。对于命运的回避,只会导致更为糟糕的结果,这是古希腊史人民所信服的一种说法。艾丝美拉达的死也体现了这一思想,人们几经营救,最后还是无济于事,兜兜转转她的命运又回到了原点,这令人惋惜。可从作品的情节设置来说,这样的曲折的情节增加故事的吸引力,人们也总是很容易对于这种反抗命硬的无力或是失败产生一定的同情。
命运的悲剧的交织,促成了这一场悲剧的上演,卡西莫多的悲剧命运是与生俱来的,他丑陋的外貌注定了他被人们所排斥的命运。这是命运强加于他的,他无从反抗,只能默默承受,如果不是生来的悲剧命运,拿他也不会在埃斯梅拉达施舍了些许关爱后就爱上她,也就不会有之后他为她必死命运的悲泣。埃斯梅拉达生来具有的美貌是命运给予她沉重的枷锁,她的生命因此而凋谢枯萎。她的美与他的丑,是生命赐予她们的原罪。她因她的美而死,他因她的死而悲伤。他们没有反抗的权利,因为没有谁会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今时今日,不经意间被忽略的细节,往往导致了明日不可预知的命运。
他们都受到了命运的捉弄,却只能逆来顺受。这或许正是悲剧能够深入人心,动之以情的原因,把那些美好的事物毁灭给人看,本来就是悲剧的的特征,但是也正是这种独特的美感,才成就了悲剧的艺术美。完美的结局在看的时候或许会感到欣喜,但是转眼间就会抛之脑后,但那些残缺的美好,却令人在多年后仍然记忆犹新。关于命运的思考,这是一个亘古的话题,自人类对自身产生思考以来,我们就对于自身的出现产生了思考,之后也就有了命运这个词。对于那些无法解释的现象,和对于自身前途未知的不安,就被归算到了命运身上,这样似乎生命就会出现一丝希望的曙光。尽管之后神的关辉被削弱了许多,但是人们对于命运这个词仍然抱着某种特殊的额情感,这种情感就好像是树叶对于根的眷恋,而这也是我们命运共同的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