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非构思性写作:思维操作原理与案例演示”讲座心得

作者:林梦阳
主要内容     

“非构思性写作:思维操作原理与案例演示”讲座心得

在前去马正平老师有关非构思性的讲座之前为了更好的理解老师讲座的内容我在网络上搜索了有关于非构思性写作的概念,了解到了非构思性写作其实就是指运用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控制性地生成文章立意、文章结构、文章材料、文章语言的自觉化写作成长过程。而这于马正平老师的对于非构思性写作就是不断重复对比不断练笔的说法十分相近。

在讲座结束后我久坐于电脑前深思老师在讲座上的内容,我似乎比参加讲座之前对非构思性写作有了更深的理解,贴别是老师列举了一个关于云南梯田的例子之后我更深刻的明白了非构思性写作不单单是字面上的不需构造文章框架思考文章主题的简单的写作过程,非构思性写作更多的是像老师所说的那样不断的去写去练习,不断的重复对比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只有不断的写作不断的将自己的文章重复对比我们才能拥有更好文笔,另外还有一点就是光阅读是无法成就一个好的作家的!这个说法是颠覆我从小到大的对于阅读写作的看法,我从小被灌输的就是阅读是好事,只有阅读多了你才能写出更好的文章、你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作家,而马正平老师对于此事则拥有更加深入的看法,就是——光阅读无法成就一个好的出色的写作主体,原因就在于非构思性写作需要的是文化内涵的积累(就是阅读和环境熏陶)以及不断重复对比自己的作品,只有两者结合才能更好的成就一部好的作品,而非学术知识的拼凑。

当然作为时空美学方面的专家,马正平老师也运用了云南梯田的例子向我们更加生动形象的解释了非构思性写作。同样另我印象深刻的也有许多同学见解深刻、目光独到的发言提问,虽然我不如发言提问的同学们思维如此活跃或者说是敏锐但我还是从中吸收了不同的观点比如我们班敬贤基同学提出的马正平老师的观点与王大江老师的观点不同的说法也让我在第二天王大江老师的课上用不一样的视角去理解王大江老师的话,更理解到了基础写作这一门学科远远不止是写作这么简单的一件小事。

林梦阳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