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中,我认为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信息的大爆炸,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但网络的发展和普及不仅带来了便利,也带来了负面影响。
“热点”的出现突如其来,现社会我认为最快传出的还是网络,网络传播速度的实时性——网络传播的实质是数字的“比特”,传播速率接近实时。而网络传播范围由极其广泛,信息检索也极其便利。要让一件事情变成众所周知,只需要很短的时间。
同时,媒介的“议程设置功能”安排了媒介认为重要的信息,传播媒介对外部世界的报道不是“镜子”式的反映,而是一种有取舍有目的活动,“热点”的内容形式也反映了媒体的取舍,罗一笑事中,媒体只注重报道罗尔有三套房子,让大众的关注点都在他不把房子给女儿治病上,而是留给他儿子,而房子是与前妻一起买给儿子的,实质上与女儿并没有关系却不加报道。
而受众对于这些“热点”的出现,也有自己的看法,但大多数都会被媒体所左右,经大众传媒强调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认为是“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受众对“热点”几乎是被动的接受,而很难有自己的选择。“沉默的螺旋”理论中,“劣势理论的沉默”和“优势理论的欢呼”会在事件后期造成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前段时间我关注到微博热搜上一个美国小伙发布的有关他被哈佛录取的庆祝视频,底下的热门评论却是一边倒的说哈佛双标,歧视亚裔,种族歧视等等,而祝贺的评论却看不到影。受众易受到“热点”影响,“公众意见”不如说是“公开意见”。也可以用群体压力的知识来解释,从众心理让热点成为更热点。
前段时间我很关注的一个事件,江西南昌豫章书院事件,豫章书院的事情在曝光之前,网上几乎找不到关于他的负面新闻,也不是没有人想要揭发,而是豫章书院用钱让他们删除有关负面的网络文章和报道。媒体具有商业性,有营利的目的,就导致了如此久都看不到相关揭发的内容。大众传播的重要性豫章书院的人也知道,所以书院在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第一天就会收走学生手机,不允许与家长联系。家长的认知基模也取决于网络上用钱堆积的大量好评和不符合实际的介绍,认为是一个学习孔子思想清净的书院,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了豫章书院。并且大众传播单向性很强,受众只能从已接收到的信息中进行选择和接触,具有一定的被动性。现在在网上查关于豫章书院的报道也很少,关于虐待殴打学校前教官说“打学生没感觉不打我也会被罚。”部门已经开展相关调查,学校也被停办。再比如明星可以自己花钱买热搜,这样让许多有看看热搜习惯的人就真的只能被动接受这个“热点”。
网络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所谓“热点”是否真的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呢?媒体和受众都需要有自己的判断,才能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有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