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输入“热点词”时,一定会跳出许多的热词窗口,或者当你聊天时一定会看到“扎心了,老铁”,“你有freestyle吗?”,“你的良心不会痛吗”?等词,这都是今年的热点词,这些词大都来源于网络,是这个信息化时代的显著特点。无论是娱乐还是政治都是媒体的主要内容和关注对象,最近几个月从十九大,红黄蓝幼儿园到江歌案,都不断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些信息脱颖而出成为我们所说的“热点”。
热点的传播属于大众传播,有着社会协调,社会监视和社会遗产传承,提供娱乐等功能,对于热点的传播可以从传播者,受传者,媒介,讯息,反馈这几个方面分析它形成与传播的原因。
从传播者角度看,传播这些热点的组织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组织,他们往往是热点最初的把关人,他们决定着信息的发布,信息要能满足为他们带去利益,与他们的价值相符合与这个社会相接轨,这些信息才能被受众所接触,才有成为热点的前提。十九大召开时,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不管是报纸,视频,各个新闻软件都是满屏的十九大,他们筛选出人们应该关注的或者需要关注的,有兴趣关注的作为信息去发布,是生产资料的直接控制者和使用者,信息正是通过他们的传播升级为热点。
受传者们因为个人原因,环境原因接收着从四面八方飞来的信息,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由于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验相近,意义的交换有着共同的空间,他们所关注的社会内容大都相似,促进了一些特定的信息传播。例如江歌案,我们都是中国人,在中国这个大集体中我们会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为不让同胞受外国人的欺负,而时刻关注着这个事件,这满足了我们的特定需求。
媒介的发展造成现在的信息大量存在着我们的身边,从以前的示现,到再现,再到现在的机器媒介,媒介的极大丰富和体外化信息的发达,进一步增加了信息和信息传播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让信息随时随地都能被接收,是热点传播的关键,麦克卢汉说“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讯息”,它能大大缩短人的距离,信息的传播也就十分容易,这让受者的参与度越来越高,也由于经济成本的降低,传播者对信息的传播更加频繁,逐渐使一些信息成为热点。
从它的讯息本身来看,热点具有一些新闻的基础条件,具有社会文化价值,事件强度,连续性,文化接近性,人们对它的内容感兴趣,有研究的价值,迎合了大多数人的兴趣和关注度,也可能他的信息对全国性都有影响,它是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互动的介质,两者之间发生意义的交换,达到互动的目的。
人们对信息做出及时的反馈,让传播者及时做出反应加大对信息的传播,让它的传播速度达到最大化,这样人们就会对它产生一种依赖感,是不让自己与这个社会脱轨,也不让自己与团体脱轨。
人们利用热点了解这个社会,娱乐自己的生活,受众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多元化,传播着我们独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