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罗门王的指环
汉教李奕潼163010004
这本书的名字实在太长了:《所罗门王的指环-与鸟兽虫鱼的亲密对话》,你很可能记不住,也没读过,更不熟悉这位叫劳伦兹的作者,但可能知道报刊电视等传媒多次介绍过的那个人与动物的故事:一只刚出生的小雁鹅看到了一位长着胡子的学者,从此便跟定了他。他稍离开,小家伙就发出悲惨的呼唤声,弄得他狼狈不堪,同时明白了一件事:有些从蛋壳里钻出来的小鸟往往是以它们头一眼看到的生物为母亲的。他就是动物行为专家、本书作者劳伦兹。那只小雁鹅是他的伙伴和研究对象玛蒂娜。
这一章介绍两种动物:一种是水甲虫,一种是蜻蜓的幼虫。两者捕食是截然不同的风格。水甲虫充满盲目,只要是动的它都下手,而且还会攻击同类。他们通过钳子向被捕食者体内注入毒液,使被捕食者的内脏溶为液体,再通过钳子将这些液体吸入胃中,被捕食者只剩下干别的干瘪的空壳。而蜻蜓的幼虫捕食是非常耐心而缓慢地,会随着被捕时的对象而移动,而且他们只选择他们能够应付的尺寸的猎物下手,他们也不会去抢夺同类的食物。他们会在某一个夏天爬上水草露出水面从幼虫中破壳而出成为蜻蜓。
现代文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好处与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种种坏处,坏处之一是我们离大自然越来越远,太多的时候,我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许多动物(植物)的相遇是在餐桌上,如果我们足够幸运,有时会看到一些鸟类飞过我们的头顶,但我敢保证大多数人叫不出它们的名字。
“通常人们为了使天鹅无法起飞,就像对待动物园里的其他大多数水鸟一样,天鹅被‘减翅’,鸟意识不到自己已经不能起飞,一次次地尝试起飞,翅膀被剪已属不幸,它们张开翅膀的样子更让人感到伤心,哪怕有些鸟并不会因为减翅而遭受精神上的痛苦,我仍然感到很痛心。”看过《快乐从鱼缸开始》后面的章节之后的读者就会知道,虽然康拉德·洛伦茨提起有些动物来,用了蠢、笨、懒这样的字眼,其实他只是就它们的习性而言,他只是想纠正人们对动物们的想当然的偏见,决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在里面。
很喜欢书中描绘的一个片段,关于鱼爸爸。鱼爸爸是用自己宽敞的嘴巴含着鱼宝宝回家的,当它在大口吃蚯蚓的时候遇见想溜号的鱼宝宝时,它马上冲过去,把宝宝含到满是食物的嘴里。口腹之欲是本能,亲子之爱也是本能,在洛伦茨笔下一条鱼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它却采取了和人类一样的行为:停下来,“想”了一下。最后,它把嘴里的东西都吐了出来,先吃了蚯蚓,边吃边关心乖乖躺在浴缸底部的鱼宝宝,饱餐之后又把宝宝含在嘴里带回了家。这样的片段发生时可能只有短短数秒,但被描绘的栩栩如生,“一个人,只要他目睹了自然界固有的美丽,就再也无法离开。他要么成为诗人,要么成为博物学家,如果他视力不错,观察能力足够敏锐,他可能同时成为诗人和博物学家。”这是一本诗人写的书,也是一本博物学家写的书,适合冬夜阅读。
《所罗门王的指环》这本书在他的系列作品里有点总论的味道,因为涉及了多种动物,当然提到最多的还是鸟类和鱼类,不过有意思的是,无论哪种动物,康拉德•洛伦茨都是以宠物的角度来对待他们的,甚至在第七章选购动物中,专门为大众就宠物的挑选特别大费了一番笔墨,这一点与我一贯对自然学者的印象蛮有冲突的,多数自然学者提倡动物与人类的平等关系,但是在我读康拉德•洛伦茨作品时,他的态度还是很值得玩味的,他更多的是把动物作为观察对象,甚至他自己也说他一般很少投入感情,这一点在我来说会比较难做到,我之所以现在不太养比较有灵性的动物,就是因为太容易动情,不过受我父亲影响,对活物儿的存在已经变成了某种习惯,相较于都市人更多偏重于猫狗之类的宠物,我对鸟类也很是喜爱,而鱼类就相对弱化了,虽然鸟和鱼也是我父亲打小就一直养的活物儿,但是显然鸟类更具灵性,而我恰恰偏好此种动物。不过,在康拉德•洛伦茨眼中就要一视同仁的多。
应该说获得过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康拉德•洛伦茨并非是一位优秀的作家,在《所罗门王的指环》一书中,他的叙述有时略显啰嗦,但是他对动物行为最细致的还原确实引人入胜,而这种通俗的、有趣的书,既增长了知识,又开阔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