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画绘制过程及绘画题材
葫芦画的绘制和国画一样需要分为几个步骤来进行。绘制葫芦画需要一定的国画基础。葫芦画的绘制与国画中的工笔画相似,通过细致的勾勒出山水、花鸟等的轮廓细节,从而使画面达到逼真的效果。
葫芦画绘制的第一步是勾勒出图形的大致轮廓。因为葫芦表面并不是一个平面,所以相对在木板上烙画难度大了很多。手工艺师傅在最开始学习绘制葫芦时,最初会用铅笔将要烙画的图案先绘制在葫芦上,减小烙画的难度。(因为葫芦烙画是用加热的笔尖对葫芦表皮加温使其碳化从而绘制出图案,所以对绘画精准度要求高,失误的笔触无法更改)经过多次反复的练习,达到胸中有竹、熟能生巧的程度后,才可以真正做到直接在葫芦上烙画。
在用铅笔将大致的轮廓勾勒出来后,便会用烙笔在葫芦上进行作画,根据事先勾勒的图案去绘制,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大小的笔尖去添加细节。
单单是形状的勾勒,葫芦烙画的图案会显得过于平面化,没有层次感。中国的水墨画通过色彩的浓淡达到层次感。在葫芦烙画上,则会使用一种渲染的工具去对烙画好的葫芦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葫芦表面产生深浅不一的颜色变化,最终整个画面呈现出立体的效果。
此外,烙画与纸上绘画不同,只有黑色一种色彩,这就使得下笔的轻重显得尤为重要,不同力度的笔触会产生不同深浅的颜色。葫芦烙画手工艺人何强老师经过长时间的烙画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些经验,他告诉我们,“烙画要做到心、手、眼同步的配合,更要求绘画者全神贯注、切忌心浮气燥,急于求成。只有沉下心来、一笔一画的描绘才能够做出一个令人满意的葫芦烙画来。”
葫芦本身就有着人们所寄语的美好寓意。葫芦的蔓与“万”同音,加上其多子,人们便为其赋予了多子多孙的美好寓意。又因为其与“福禄寿”同音,所以被视为吉祥如意的象征。在道家的一些典籍或者故事中我们也不乏看到葫芦的出现,葫芦象征着阴阳互补因此又延伸出夫妻和谐美满的寓意。除此以外,还有众多的例子,如葫芦放在床头可以吸走人的疾病;挂在门口可以保平安等等。
葫芦有着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形状,葫芦画的题材也各有不同。我们常见的葫芦画的题材有象征着吉祥祝福的福禄寿、精致淡雅的山水花鸟以及风格独特的宗教题材。其中最受普通百姓喜爱的莫过于福禄寿题材的葫芦,多数人会选择贺寿题材的去赠送给父母或者长辈。这种题材的图案常常是由寿星、”寿“字、仙鹤、松树等有着美好祝寿寓意构成。此外还会见到有添加蝙蝠(与”福“谐音)、寿桃等作为装饰。于中国古代的绘画有着同一种表达的方式,即用几种图案的谐音构成美好的寓意。这其中蕴含的则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山水花鸟为文雅之人所喜爱,花鸟精巧,用体积小的葫芦显得精致素雅。山水壮阔,用体型大的葫芦则显得稳定庄重。不同形态的葫芦搭配不同的图案呈现不一样的效果。各种不同的题材则迎合着不同人群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