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目前国内外市场上真人秀节目泛滥,其中虽然出现了一些精品之作,但也不乏生搬硬套毫无亮点之作。那么,一档成功的真人秀节目需要保证哪几个要素呢?下面,我以《学徒》这档成功的真人秀节目为例,对其节目的七大构成要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真人秀,《学徒》,七大构成要素
正文:
《学徒》,又名《飞黄腾达》,是由美国亿万富翁唐纳德·特朗普导演拍摄的一档节目。这档节目一经播出后,就立马风靡了全美国。据统计,在2004年1月8日《学徒》第一季播出后,其连续四个月位居收视冠军宝座,平均家庭收视数位2070万,最高家庭收视数位达4010万,成为五年来美国18—49岁成年人收视率最高的节目。
为什么这档节目会有如此高的人气呢?《学徒》是一档职场创业型真人秀节目,而作为早期的真人秀节目之一,想要获得大家的认可是不易的,可《学徒》做到了。在我看来,《学徒》成功的把真人秀节目所需具备的七大构成要素都实现了,其成功是必然的,接下来我就对其进行一一分析。
一、参与者
参与者作为真人秀节目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之一,是十分关键的。我们可以从中国近几年来涌现而出的真人秀节目进行分析,无论规模是大是小,其参与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要么是明星网红,为众人所熟;要么是帅哥美女,颜值在第一位。由此可以看出,一档真人秀节目对参与者是有多么重视的了,这直接影响到了观众的评价。
《学徒》当然也不例外,不过其挑选的参与者并不是什么大明星,也不是什么帅哥美女。作为一档面向全美的真人秀节目,目光必定要放得长远,而且还要与节目的宗旨利益息息相关。这里再介绍一下《学徒》的基本节目内容,一群来自全美各地的职场精英通过参与这档节目来获得唯一的一个优胜名额,即节目最后只能剩下一个人。这个优胜的人可以获得亿万富翁唐纳德·特朗普名下的任意一家公司的CEO职位,对于一名普通人来说,这不得不算是一个巨大的诱惑了。
因此在第一季《学徒》对全美发出参与者招募的消息后,很快节目组就收到了数以万计的报名消息。而在这数以万计的报名信息中,节目组最后挑选出了16名参与者。这16名参与者年龄不同,学历不同,也没有什么很高的颜值,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某一个领域上有独特的成就,都称的上是精英中的精英。这些人里面,有获得MBA学位的高材生,有发表过数篇论文的医学博士,有白手起家的农场主等等,每个人的经历不同,性格也不相同。节目组还考虑到了地域的分布以及男女人数的平衡性,16名参与者分为8男8女,男女人数对等,每个人都来自美国不同的州。我想,这样一档由来自全国各地的职场精英相互竞争的节目,一定是十分有可看性的吧。
二、悬念
试问什么最能吸引观众的好奇心?当然是悬念。对未来的不可预知性,往往是最吸引人
的。《学徒》充分把握住了这一点,在悬念的处理上做的十分完美,而这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节目一开始就先介绍了每一名参与者,而每个人都是抱着获胜的念头来的,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要如何从16名精英中的精英脱颖而出?观众往往会因为对参与者的第一印象产生或喜欢或厌恶的感觉,好奇谁会是最后的赢家,从而有了观看的欲望,悬念一开始就产生了。
每一期节目都会淘汰一个人,而在淘汰每一个人之前,都有一段评审官讨论的时间段。在这个时间段里,镜头大量对准了即将可能被淘汰的人之上,其一举一动,都无不清晰呈现在观众的面前,或沮丧、或自信、或沉默,究竟会是谁被淘汰?谁会是最后的赢家?观众无一不对这些充满了好奇。可以说,悬念贯穿了节目的始终,这也是《学徒》能够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竞争
有竞争才有矛盾,有矛盾才有看点,有看点才能吸引人。《学徒》从一开始就介绍了节
目的内容,说到底,其是一档竞争类型的真人秀节目,最后只能有一个人获胜,而这也和大多数真人秀节目类似。竞争类型的节目因为有明确的目的,所以节目的流程思路十分的清晰:竞争,淘汰,再竞争,再淘汰,如此反复循坏,直到最后的优胜者确定,这也便于观众对节目进行了解。
而《学徒》在竞争机制上还有不少亮点,因为男女人数平等,节目组把男女各分为一队,共为两队,这样一来就成了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战斗。观众下意识的会认为由男性组成的队伍会获得优胜,然而在职场上,男女是平等的。男性有其自身的优势,而女性也有其自身的优势。
在第一季第一期节目中,竞争的内容是在限定的时间内卖出橙汁以尽可能获得最多的利润,女性队伍通过出卖色相成功卖出了大量的橙汁,最后完败男性队伍。这说明在真正的职场上,竞争是残酷的。《学徒》通过模拟真正的职场竞争,向观众展示了竞争的残酷,也因此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为了确保竞争的公平以及节目的可看性,在男性队伍连续失败几期被淘汰了好几个人时,节目组进行了队伍的重新组合,男女混搭为一队,保证了队伍人数的均衡。《学徒》在竞争上还传达了这么一个观点:个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团队的合作是职场上不可或缺的,这从一开始的分队竞争就可以看出。真正优秀的人不仅能力要突出,还要善于和团队配合。
四、淘汰与选拔规则
有竞争就必然会有淘汰,竞争是残酷的,获胜的人可以进入下一轮,而失败的人就只能
被淘汰。在这时候,淘汰与选拔规则的制定好坏可以决定节目的走向。《学徒》在淘汰与选拔规则上,不仅体现了公平,也体现了理性。
每一期节目都是两支队伍的对抗,淘汰的人从失败的队伍中产生。在每一期节目结束时,获胜队伍会获得由节目组提供的奖励,而失败的队伍必须进入办公厅进行人员的淘汰。
淘汰从某种方面上来说是公平的,在淘汰会议开始时,失败队伍的每个人必须说出在这期节目的感受以及认为谁该被淘汰的观点,最后,队长和被投票选举最多的两名队员留下来,等待最后节目组的判定。这被选举出来的人,可能是因为与他人不和,也可能是因为真的没有做好。而队长之所以被留下来,是因为一个队伍的失败和队长是脱不了关系的,这在节目一开始的规则中就说了出来。
在最后的判定中,由导演特朗普和其工作中的两位得力助手给出结论。从职场经验上来说,他们的资历可以算是较为丰富的了,因而得出的结论也会较为合理,这也能让观众信服。在从竞争中的观察和未来的节目效果方面考虑之后,特朗普会留下其认为有潜力的人以及对节目效果有帮助的人。
五、时空规定
《学徒》这档节目是模拟真实的职场竞争,因而时空规定的合理性十分重要。既不能
过于夸张,也不能过于保守,不然节目就会没有可看性。《学徒》在这方面的处理上,也考虑的十分充足完美
如第一期节目在市区卖橙汁的项目要求,其规定的不论是内容还是时间要求都充分地考虑了参与者的能力以及周围的环境,这也使得节目能够顺利进行,同时也达到了节目的目的。一档好的真人秀节目如果不能处理好时空规定,甚至可能会出现场面的尴尬状况,参与者不能完美地融入竞争中。
六、现场记录
真人秀节目何以称之为“真”,现场的真实记录必不可少,对于参与者的表现镜头十分
重要,这样才能让观众对每一名参与者有清楚的认知。
《学徒》在节目中对每一名参与者都会有详细的镜头描写,并且在节目的过程中,会派遣特朗普的两位助理分别到每一支队伍进行指导观察。节目组还在参与者的房间内放置了摄像头,以便于随时观察参与者的一举一动。
对参与者进行真实记录,不仅真实展现了参与者在节目里的一面,而且也保证了节目的真实可看性。
七、艺术加工
真人秀不像纪录片那样,一味的只是进行纪录。“秀”也是真人秀节目必不可少的一个
要素之一,《学徒》在这艺术加工方面上,可以说也做的十分成功。
节目一开始就对每个人进行了单独介绍,这个介绍是不可或缺的,不仅能够让观众产生第一印象,而且对于未来的节目效果也会有影响。在节目中,镜头会有时候会有意无意地对准每个人进行特写,其表情动作都能清晰地呈现在观众眼前,这当然属于艺术加工,能够更为真实地展现参与者内心的一面。
作为画龙点睛的艺术加工,《学徒》也是完美地利用了这一点,达到了吸引观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