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大革命这段时期发生的事其实我在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学过,但因为应试教育体制的限制,我了解到的,只能说是政治,而不能称之为历史。在有过革命的国家,其前期一定有一个酝酿的过程,因导火索的出现而爆发,在不同的方面发展,最后结束,产生或大或小,或好或坏的影响。关于法国大革命,我想知道更丰富,详细,客观的内容。带着无数的问题我选择了法国雅克·索雷著的《拷问法国大革命》。
这本书主要探索三个大的问题:法国大革命的深层次起因、大革命的进程合乎逻辑吗?大革命是决定性的变革吗?从大革命的起因、发展进程和产生的影响来为读者解读大革命。
传统的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是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但本书指出:但直至大革命前夕,普通民众(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平民)对这些东西仍然是陌生的。在思想口味上,人们还是偏好超自然的、神迹的和虚幻的。(法国雅克·索雷王晨《拷问法国大革命》商务印书馆2015P11、P12)罗伯特·达恩顿认为,启蒙的精英主义根本无心颠覆社会,它承载的是一种开明的改革计划,主张保留而非摧毁等级制度。(法国雅克·索雷王晨《拷问法国大革命》商务印书馆P19)启蒙思想早就存在于法国的政治体系中与君主传统居于同一舞台。《旧制度和大革命》的作者认为大革命并非诞生自具有客观和世俗理念的运动,而是因为广泛焦虑的突然政治化。
大革命的诞生是由于贵族的发起,但平民是其发展的推动力。打垮王室的统治后,各阶层的矛盾相反变得更为尖锐:军队出现了大面积哗变;法国地方之间、城市居民与农民之间的矛盾都趋于激化。同样,在资产阶级和贵族一方,混乱的政局和社会经济局面,促使部分人为了尽快结束乱局选择了接受国外干涉、保王复辟,而这增强了革命阵营中的激进情绪,大革命不可避免因此滑入失控,最终造就的是拿破仑建立的独裁帝国。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发展起来的行政集权存在旧制度的延续,与大革命相比,19世纪初法国的社会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大革命也没有改变平民阶层的贫困问题,甚至在旧制度破坏和教会危急后,依靠基督教赈济过活的人陷入了更加悲惨的境地。最后大革命没有成功地让法国去基督化,对当时的教育的改革也以失败告终。但法国大革命确实为法国共和国的建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了现代革命的源头。
由于在本书中,同样的问题作者介绍了不同人的观点,所以我是用的归纳法来完成本次读书报告。
《拷问法国大革命》出版于大革命200周年前夕,2015年翻译介绍到中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能称为18世纪乃至1000-1999年整个千年内最为重要的大事件。法国大革命塑造了政治革命的传统,自此提出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思想,并且因为革命时期的法国长期与旧欧洲作战,让民主思想、革命思想和民族主义潮流扩散到整个欧洲。历史学家们通常也将法国大革命的发生,与此前的美国独立战争、更早以前的启蒙运动联系起来。如此重要的法国大革命,在后来的不同历史阶段却有着迥然相异的主流评价。而由法国历史学家、巴黎皮埃尔·芒戴斯·弗朗士大学近代史荣休教授雅克·索雷所著的《拷问法国大革命》,以批判的视角重新梳理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的起源、发展、影响。这本书用若干组人们在谈论法国大革命时一定会提及的问题,考察了大革命前后和期间的基本史实,用辨析的方法讲述了一直以来史学界和公众舆论对法国大革命形成的诸多定论。本书中采用不同观点的陈述,最终让读者自己形成对法国大革命更全面,更客观的见解。
时代是发展的,我认为随着对法国大革命研究的不断深入与细致,有可能在本书中提出的现在看来是正确的观点在未来也会被推翻,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拷问法国大革命》采用在研究这段历史会遇到的问题为标题,如:大革命是启蒙运动的胜利吗?大革命前夕,启蒙思想是否已渗入法国人的精神之中?启蒙思想是否包含了革命内容?1789年前夕存在革命心态吗?一个个逐渐深入的问题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让其产生读下去的欲望。针对这些问题,作者雅克·索雷介绍和比较了不同时期学者对它们的不同或相同的看法,作者本身并没有明确的盖棺定论并且避免了运用具有自证性的理论。读者能通过介绍的当时法国的具体现实情况,自己得出看法。这种做法虽然会让书的内容更加琐碎,但同时能让读者更加了解法国当时纷繁复杂的现实情况。
作者在引用观点的详略程度时是有选择的,他更多选择的是被认为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观点。比如在本书的第二部分--关于法国大革命的发展阶段,他认为唐纳德·萨瑟兰的《法国1789-1815》具有很高的水准,所以在这部分他首先概述萨瑟兰的论述,再进行更个人化的陈述其他历史学家提出的问题。在介绍问题时,作者有可能论述出截然相反的学者的看法,或者将传统的观点与后来发展的看法加以比较。如传统的,尤其是历史教科书上,都认为启蒙思想是大革命的思想基础,但小威廉·塞维尔提出在大革命前夕,法国政治体系中共存着两种相悖但表面上并不矛盾的意识形态。启蒙思想和君权传统虽然意识形态有分歧,但就像英国那样,政府本可以长时间地维持稳定,启蒙本身并不足以引起革命式的动荡。(法国雅克·索雷王晨《拷问法国大革命》商务印书馆2015P18)
在论述过程中,作者适当的引入了一些数据让读者信服。如:在1800年的旺多姆瓦,那里的男子中有三分之二从事和父辈相同的工作,四分之三在父辈生活的地方成家立业,有超过十分之九的妇女在自己出生的地区结婚,她们中有70%住在离自己出生地不超过10公里的地方。借这种稳定性来体现法国在大革命后仍带有浓厚的农村文化色彩。(法国雅克·索雷王晨《拷问法国大革命》商务印书馆2015P290)
这本书包含大革命的深层次起因、大革命的进程发展、大革命的影响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分类讨论的方法,其下各部分的时间会产生重叠;第二部分是大革命的进程,所以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叙述;第三部分讨论大革命的影响,也是分成一个个小问题来分别讨论。这样的论述方法虽然让结论的形成显得顺其自然,但纷杂,琐碎的信息同样也会让一些并不是对大革命时期熟悉的读者产生认知负担。
在《拷问法国大革命》一书中,我们能看到许多现代的更客观,理性的对大革命的诠释。这本书对想要了解法国大革命的人提供了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参考书籍:1、《法国史》法国皮埃尔·米盖尔著桂裕芳郭华榕等译
2、《法国通史》张芝联主编
3、《旧制度与大革命》法国阿历克西·德·托克维尔著沙迎风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