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提到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伪君子形象,就不难想起法国作家莫里哀《伪君子》里的达尔杜弗。自莫里哀的作品创作完成并公映后,达尔杜弗在西方就已经成为了伪君子的代名词。在金庸的小说作品中,同样有一个塑造的十分深刻的伪君子形象,即《笑傲江湖》中华山派的掌门岳不群。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对比文本作品中两个人物的外界形象、行为言语等因素的详细剖析,找到二人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探讨这二人形象令人深刻的原因。
关键词:达尔杜弗岳不群外界形象行为言语
一、达尔杜弗、岳不群的外界形象
莫里哀的《伪君子》分为五幕,达尔杜弗作为主要刻画人物,是在第三幕的第二场才正式出场。在前几幕中,读者能根据主人奥尔贡、他的母亲佩奈勒夫人与奥尔贡儿女等人的谈话,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对达尔杜弗的看法:老妇人和奥尔贡都认为达尔杜弗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不慕名利、不贪财、乐善好施、嫉恶如仇、做任何事都是遵循天意,所以大家都应按照他的教导行事,奥尔贡爱他胜过自己的妻子儿女,愿意和他分享所有秘密;但是在奥尔贡的儿女以及女仆多丽娜眼中,达尔杜弗只是一个沽名钓誉、喜欢发号施令、掌控欲强、好色爱财的伪君子。
莫里哀在作品中没有对达尔杜弗的外貌进行描写,但是从字里行间能找到一些对他的评价。奥尔贡外出归家,询问女仆家里如何,一直追问着达尔杜弗的情况,从“一个人吃饭,十分虔诚地吃了两只鹌鹑,还吃下切碎了的半只羊腿”描述中,能猜测达尔杜弗体型不苗条。奥尔贡告诉女儿,要把她嫁给达尔杜弗,女仆多丽娜说起他“两只耳朵通红,脸色十分鲜艳”,并讽刺他是“美男子”。从这些痕迹可以看出达尔杜弗是一个食欲较大,长像不符合姑娘审美的天主教徒。他的一言一行在被他蛊惑的人眼中奉为神谕,但是在清醒的人的眼里,他只是一个伪君子。
金庸《笑傲江湖》一书中,岳不群是五岳剑派-华山派的掌门,剑法高超,内力高深,素有“君子剑”的美誉。第一次出场时,是这样描写他的:一个青衫书生踱了出来,轻袍缓带,右手摇着折扇,神情甚是潇洒,颏下五柳长须,面如冠玉,一脸正气,虽然快六十岁了,但是因内力高深,面相仍如二三十的青年男子。
按照人物设定来说,岳不群在出场时就是人生赢家了。自己在武学上有天赋,与小师妹情投意合,师傅去世后,娶了小师妹,升任华山派掌门。将近六十岁,在武学一途已有成就,有一疼爱的女儿,座下有孝顺的几多徒弟,受到江湖人的称赞。
但是,一本武功秘籍让他逐渐暴露出了自己的阴暗面。徒弟因为奇遇习得更为精妙的武功,就把他逐出师门,甚至想要痛下杀手。为了练武,不再顾及女儿和妻子的感受,自己秘密被发现后,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下手也毫不留情。曾经江湖人称赞的君子剑,原来只是一个伪君子。
二、伪君子的语言艺术与行事手段
达尔杜弗身上唯一能与神甫相联系的地方,可能就是他的说话技巧。他对奥尔贡的夫人狡辩自己对她的爱慕时,是这样说的:[1]我们对永恒之美的热爱,并没有扼杀我们心中对红尘美色的爱慕。上天在人世的完美造物,很容易就能迷住我们的感官。我还不是天使。如果您要责备我向您袒露的真情,那您也应该怪您天生妩媚动人。我一见到您这神采奕奕的仙姿,就认定您是我心灵的主宰。您这天仙的目光的难以描摹的温柔,冲破了我这颗心的顽抗,降服了斋戒、祈祷、眼泪,降服了我的一切努力,并将我的全部心愿引向您的超凡魅力上。他巧妙的把自己犯了淫欲的原因归结为奥尔贡夫人的美貌。
在他向奥尔贡夫人坦白自己对她有爱慕之情后,奥尔贡的儿子以为自己抓住了达尔杜弗的把柄,他迫不及待的向自己的父亲告发,想要破环达尔杜弗在奥尔贡心中的形象,但是达尔杜弗狡猾的开脱了自己的行为,以退为进,不仅在奥尔贡面前毫无损失,还得到了奥尔贡的财产继承权。[2]“我是个坏蛋,我是个罪人,罪恶深重,罄竹难书,我是自古以来最大的恶人。我的生命每一时刻都满载着污秽,我的生命不过是一堆罪孽和垃圾。我明白,上天为了惩罚我,就借这种机会来凌辱我。不管加给我多大罪名,我也不能怕伤自尊,进行申辩。您就相信别人对您说的话吧,您就大发雷霆吧,把我当做罪犯赶出府门。多大的羞辱都不为过,我这是罪有应得。
您错怪了他,最好还是相信他说的话。在这样一个事实上,您何必还袒护我?归根结底,您可知道我犯了什么罪过?我的兄弟,您怎么就能信赖表象?仅凭眼见的一切,您就相信我是大好人?使不得,使不得!您这是受了表象的蒙蔽,唉!我不折不扣,正是人们所以为的丑类。大家都把我视为品德高尚的人,而纯粹的事实是,我不是个东西。”
达尔杜弗在奥尔贡说要把财产继承权给自己时,嘴上说着看天意,但实际上十分坦然的接受了这个馈赠。他说服奥尔贡夫人与自己偷情,告知她放松束缚良知的绳索,用动机的纯洁来修正行为的过错。他身为天主教教徒,却认为罪过只有被张扬出去,才能算作罪过,偷偷地犯罪,不能算作犯罪。
岳不群在与人谈论,说话时,十分注重自己的形象。林平之因为自己家传的武功辟邪剑法被青城派掌门余沧海和塞外高手木高峰两人相争,危急时刻,岳不群出手解救了他,随后告诫自己的弟子:“江湖上同道有难,谁都该当出手相援,粉身碎骨是救,一言相劝也是救,倒也不在乎武艺的高低。”
在徒弟面前谈到木高峰时,说,武林中似他这等功夫,那也是很难得了,可就偏生自甘……下面“下流”两字,忍住了不说,却摇了摇头。因为偷练辟邪剑谱带来的身理变化被妻子识破后,他用花言巧语安抚住妻子,让妻子愿意为其保密。
大徒弟被困烟花之地,他却因不愿身入妓院这等污秽之地而对徒弟放任不顾。
岳不群自诩为正道,看到自己的大徒弟跟魔道有关联,不分青红皂白就告诫他如果再遇到魔教中人,应除之而后快。在野心还未暴露前,与白道各派都保持了良好关系,处事十分圆滑,但后期随着武力的增强,但他的行事作风却越来越偏颇,阴险恶毒,比之魔道之人还可恶。
三、二人的异同
相同之处:达尔杜弗和岳不群都是善于用语言来为自己增加筹码的高手,在遇到突发事件,对他们的处境不利时,能运用语言为自己开脱,巧舌如簧;达尔杜弗通过伪装对天主教的虔诚信仰赢得外人的信任,岳不群是通过自己塑造的公正的掌门形象来获取外人的信任,二人都十分擅长表面功夫。
不同之处:岳不群塑造形象的功力比达尔杜弗高深,达尔杜弗的行事不够老辣,心思不够沉稳,以至于除了被拉拢的人外,其他人都
能看穿他的真实形象。岳不群不同,他观察力细腻,心机更深,正所谓老而不死是为贼,他偷偷做的手脚,只有苦主林平之才慢慢探查到些端倪,通过种种手段,小心地抽丝剥茧,随后才发现了隐藏的真相。
达尔杜弗伪君子的形象深入人心,这与莫里哀高超的写作手法密不可分。达尔杜弗没有一开始就上场,他的形象,是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的氛围中,慢慢搭建起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让读者十分好奇。他出场后,又通过自己的语言艺术与行为,不断丰满着自己的形象,最后大获成功,达尔杜弗成为了伪君子的代言人。
岳不群能在金庸笔下众多道貌岸然的白道伪君子中,成功代言伪君子的名号,与他前期塑造的正面形象的成功密不可分。在还未揭露他的面目前,读者一直认为他是一个嫉恶如仇、锄强扶弱、武功高强的一派掌门形象,最后随着他野心的凸显,才慢慢让人看到他的言行不一,心机狠毒。可以说前期对他多敬佩,后期就对他多厌恶。总而言之,达尔杜弗与岳不群,是中西方文学中,伪君子的代言人,确实名副其实。
参考文献:
[1](法)莫里哀著.伪君子莫里哀戏剧经典.北京:华夏出版社,2008.01.
[2]笑傲江湖[M].花城出版社.金庸著.2002
[3]金庸小说华山人物形象与地域文化阐释.[J]徐渊.当代文坛.2014(3)
[1](法)莫里哀著.伪君子.莫里哀戏剧经典.华夏出版社,2008.01,第49页
[2]同上,第5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