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读后感——《罗生门》中的利己主义与绝望

作者:枫桥
主要内容     

读完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古典短篇小说《罗生门》,我心中复杂。小说通过主人翁由善到恶的转变,将人性中的利己主义思想挖掘出来,揭示了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人为了活下去可以不择手段。

在小说的开端,阴森凄凉的环境描写已经奠定了全文沉郁悲凉的现实主义基调,在倒塌了的砖墙缝里,在长着长草的台阶上,在点点的鸟粪中,故事就开始了,而“茫然地等着雨停下来”的家将也在这茫然中开始了善与恶的挣扎,由善到恶的转变。在飒飒的雨丝里,在沉重的暗云下,家将在思索是要择手段像狗一样死去,还是不择手段做强盗去活着;是在死后被扔到罗生门,还是从罗生门活着害人。罗生门,可以是恶的起点,也可以是善的终点。罗生门不仅是家将面临的一道选择题,也是对读者发出的一个摄人心魂的拷问。因为,大多数人,在面对难以生存的社会形势和生命受到的直接威胁时,都会选择不择手段的活着,这就是文章体现的浅层次的利己主义。

然而,生存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诉求,这样的“利己主义”或许是无可厚非的。《罗生门》最让人感到震撼的是作品进一步对丑陋的人性细致的描写、深刻的剖析。从一开始“对一切罪恶引起的反感愈来愈强烈,毫不犹豫地选择饿死”到把“饿死的念头完全逐到意识之外去”,再到“将老婆子的衣服剥光而去”,家将的动作、心理、转变中,赤裸裸地揭示了人掠夺、贪婪、虚伪的本性。在自我暗示与自我安慰之中展现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利己主义,还是精神上的利己主义。在家将激发出内心的恶意,给自己的罪行加冕合理的借口,并从罪恶之中感受到天性的释放、获得自由的错觉和扭曲的快感时,他所经历的已经不再只是由善到恶的行为转变,更加是由人性到兽性的信仰消亡。

被主人辞退的家将,失去了的不仅仅是社会承认的身份和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也失去了他心中脆弱的信仰和希望。他挣脱了道德和原则加诸于他身上的保护膜,“消失在黑暗中了”,他获得了暂时的生,实则最终必定要走向灭亡。此时的家将就像是在阁楼里见到的那些“哑巴似的沉默着的全然不像曾经活过的人”。这也体现了芥川龙之介的作品主题思想---绝望。作品以选择的形式,体现了作者内心对真诚、善良、美的向往和希望,对人生的关怀,然而芥川龙之介最终选择了否定这种希望,得出了“我们人类的痛苦也是难以解救的”的结论,走上了否定自我的道路。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