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中铮铮之怪杰者——辜鸿铭
林语堂(《辜鸿铭集译》):鸿铭亦可谓出类拔萃,人中铮铮之怪杰。
辜鸿铭何许人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精通英、法、德、拉丁、希腊、马来亚等9种语言,获13个博士学位,倒读英文报纸嘲笑英国人,说美国人没有文化,凭三寸不烂之舌,向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大讲孔学,与文学大师列夫•托尔斯泰书信来往,讨论世界文化和政坛局势,被印度圣雄甘地称为“最尊贵的中国人”,是满清时代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辜鸿铭,字汤生,号立诚,自称慵人、东西南北人,又别署为汉滨读易者、冬烘先生,英文名字Thomson。祖籍福建省,1857年7月18日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一个英国人的橡胶园内。
辜鸿铭是一位国学大师,他对传统文化的贡献主要是在西方世界的中国文化荆棘地除草开路,树立正确的中国文化形象。
他的仕途生涯不足一谈,一生事迹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在于沟通中西文化并诉诸于翻译事业。辜氏一生著述颇丰,且多用流利的英文写成,其目的即在于使西方人了解,并通过了解进而尊重中国文化。他翻译了中国“四书”中的三部——《论语》、《中庸》和《大学》,创获甚巨;并著有《中国的牛津运动》《中国人的精神》等英文书。在辜鸿铭之前,还没谁更系统、完整、准确地向域外有意识地传输国学典籍,辜鸿铭所阐发的“中国人的精神”和他以中救西的“春秋大义”,在中国人对外传播民族文化的历程中,无疑写下了独特而醒目的一笔。
辜鸿铭突出了中国文化的地位,同时显现了他对中国文化了解的深度。他通过自己对文化的体认,重新翻译了许多文化典籍,难能可贵的是他运用西方话语,对中国文化中的“仁”“义”“礼”等重要概念进行了独到的翻译。他指出了"仁"在儒学中的地位和精神实质:"人类所有纯真的情感均可以容纳在一个中国字中,这就是'仁'。'仁'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神圣的、超凡的品质。在现代术语中,'仁'相当于仁慈、人类之爱。"
基于他的华侨情结以及他对西方现代社会弊端深刻认识,辜鸿铭以为儒家学说之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强食竞争中出现的冷酷与毁灭;他相信,正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而儒学即是这个文化精髓所在。故他不仅自己顶礼膜拜,更不遗余力推向世界,以为肩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他热衷向西方人宣传东方的文化和精神,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并希望借此使众人摆脱物质理性狭隘与浮躁,做一个博大、深沉、纯朴、灵敏的中国人。他站在民族主义的立场,贬斥西方,弘扬中国文化,《字林西报》`《密勒氏远东评论》`《华北正报》`《泰晤士报》等英文报刊都是他批判西方,阐扬“周孔之道”的阵地。他在《论语》译序中声称:“我们只想在此表达一个愿望,希望那些有教养有思想的英国人在耐心读过我们的译作之后,能够反思一下他们对中国人已有的成见,并能因此修正谬见,改变他们对于中英两国人民与人民、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态度。”他以英文发表的《中国学》,几乎就是一篇国学宣言。
西方人曾流传一句话:到中国可以不看三大殿,不可不看辜鸿铭。有句形容马克思的思想的话是怎么说的来着?“在西方开的花,在东方结的果”,我想辜鸿铭的经历恰好可以反过来说:“在东方开的花,在西方结的果”。辜鸿铭是东方观念与西方观念的电镀匠,是近代中国向国内译介西方诗歌的先驱,他以极大的热情和创造性把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西方世界,在中西文化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吴宓也说“自诸多西人观之,辜氏实中国文化之代表,而中国在世界惟一有力之宣传员也。”
辜鸿铭在西方获得赫赫之名,多是由于他那机智有余、火花四溅、酣畅淋漓的英文实在太出色,他那专搔痒处、专捏痛处、专骂丑处的文化观点实在太精彩,令欧洲学者为之心折,敬佩有加。辜鸿铭在中国获得籍籍之名,则是由于他怪诞不经的言行实在太离谱,他桀骜不驯的态度实在太刺目,“他的灵魂中没有和蔼,只有烈酒般的讽刺”,令中国人的胃口吃不消,眼睛也受不了。
冯天瑜教授说,辜鸿铭乃是“中国近代思想文化领域在‘古今中西之争’中演化出来的一个奇特而复杂的标本”。黄兴涛博导认为:“他是五四时期以前惟一有分量的向西方积极弘扬中国文化的中国学者,是中学西渐史上一个独特的代表,只有他,硬是在传教士的垄断中挤得了一席之地。”中国社科院研究员王炎还为辜鸿铭的陋俗作善意的辩护,认为:“辜氏最为人诟病的,就是他对诸如缠足、纳妾、吐痰等这些现代人眼中的陋俗为之辩。其实,在现代性向全球拓展之先,世界各个民族都存在不少被今人视为陋俗的习俗,即使是自以为文明高人一等的欧洲人也并不例外。”鲁枢元以作家和学者的眼光来看他:“在历史的苹果园里,辜鸿铭是一只过早坠地的‘落果’,他的可贵之处是超前地看到了社会发展中的困境和危机,他的可悲之处也正在于此。”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需付出分外沉痛的代价。面对当时内忧外患的祖国,辜鸿铭为中华传统之断落而忧患,为炎黄文明之涂炭而忧患,他的一生不断与社会潮流对抗,成为时代标准的反动派,但是他那坚贞不屈的精神和对自己文化理念的忠诚却是值得我们景仰的。
辜鸿铭时代过去了,作为历史性的文化人,一个深刻的社会思想者,他是随着一个社会历史阶段的灭亡出现的,而他的消失意味着一个新的社会的开始。他唯一的历史责任就是为上一个时代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后人留下一个完整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