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车七征,恢我朔边
侯佳音
关于对大将军的印象,我已记不清是何时从模糊到清晰直至定格在自己脑海里的了。或许就是《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的那段记载,让我对他有了特别的崇敬。纵横驰骋于大漠,七战七捷,有着令匈奴远遁漠北、闻风丧胆的气魄;而离开战场,所表现出的,却是和柔谦逊、宽善仁厚的品格。他对待君主忠诚低调,对待同僚谦逊仁厚,对待士卒关心和善……“虽古名将弗过也”,这是他手下士卒对他的评价。
很久以前,或许是刚看完《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的时候,那时也没有查过其他什么资料,只是在憧憬大将军的墓冢究竟会是什么样子。我想,作为茂陵陪葬墓,形似阴山,应当无比宏伟,自然也该被保护得很好,至少也是一个干净、整洁,足以令人心驰神往、寄托怀古幽思的好地方。可后来所知道的,将我之希冀一一打破。先是庙会的惨不忍睹,接下来是文物保护碑被打断,以及封土被攀爬、垃圾丢得遍地都是……一幕幕像针一样刺进我的心里,所有的感受都只融成说不出的苦涩。
从2014年第一次拜谒大将军到现在,我的心一刻也未曾放下那座青冢。一个曾经为我们抵御外辱、收复失地的大将军,墓冢在如今却不能得到应有的尊敬与保护,这是怎样一件令人寒心的事?有人说大将军是不会介意这些的,但作为被太平之世福泽的我们,不能够不介意——那被破坏的,不仅仅是一座墓冢,更是绵延千年的历史与精神。一定要尽自己的力量为大将军做点实在的事情,我不在乎一切成本代价与结果,我只是想把这件事情永远坚持下去,只是想看到大将军墓上被人踩出的小路长出青草,只是想看到心灵的净土变为真正的净土……或许我们所做的根本不会有任何用处,但绝不该因此放弃了努力。
再次来到大将军的墓前,最令我期待也最折磨我的事莫过于清理大将军封土上的垃圾了。期待之处,是终于能使大将军的墓冢保持片刻的清洁;而折磨之处,则是我要做最令自己鄙夷的事——清理垃圾必须得登上大将军的封土。我们准备了特大号的塑料袋与长树枝开始了垃圾的捡拾,每向上走一步我都感觉脚底被灼烧得滚烫,浑身都在颤抖。这不仅是对自己踩上墓冢的愧疚,更有对墓上情况的惊诧与愤怒——封土上垃圾的数量远远超过我们在下面所能看见与预估的,墓冢顶端的植被已经完全没有了,留下的是经常被人踩踏与坐卧的痕迹……
以前听说当地村民在攀爬封土大将军的封土时,根本不知道这是谁的墓冢。这次我们蹲在大将军墓旁的田埂上与一个正在干农活的老伯聊天时,问他是否知道前方是谁的墓冢,他抬头向上望着,顿了顿,用纯正的关中话道:“这是……大将军的墓啊”。说完后,他还热心地告诉我们墓的四周都有踩出来的路,可以上去看看,能望到很多东西呢。我突然鼻子一酸,抬头望向大将军的封土——我曾经无法理解当地人为什么要一定要登上大将军的封土,现在看来,它真的跟我们通常概念中的坟墓不同,大概在周围村民的心目中,那就是一座山啊!或许我是从不该苛责村民们的行为的,他们心中仍然怀着对历史、对英雄最质朴的感情,只是简单地认为,“那座山”是一个登高望远的好地方,是举办庙会的好场所……但当民间习俗与历史遗迹保护之间发生了冲突,我们还是需要在其中寻求一个平衡。
“……薄伐玁狁,恢我朔边,戎车七征,冲輣闲闲……”这是班固在《汉书》中对大将军的赞美。大将军留下了七次征战无一败绩的辉煌成就,为大汉收复了边境疆土,史书中纵然没有详细记载其中艰辛,这过程也绝不会容易。当然,我们的调查也注定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但不论要实地考察多少次,遇到多少阻碍,我都会一直将它进行下去,直到大将军的墓冢被完好地保护起来。相信“合围单于,北登阗颜”的那天终究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