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信仰与道德的力量能战胜一切逆境

作者:阮馨可
主要内容

信仰与道德的力量能战胜一切逆境

——张力升《重回耶路撒冷:犹太人的三千年》读书报告

【引言】

这本书是一部犹太简史,作为普及读物非常适合。世界是一个十分多元化的集合,拥有着各种各样的文明,一直以来我都知道有一个叫犹太的民族,他们人数少,大多来自以色列,并且拥有很聪明的头脑。但这也是我仅有的了解。我很好奇这个民族为什么长久以来被欺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究竟有什么样的纷争,并且犹太民族经历的苦难,彷徨,最后强大,和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在阅读了这本书后我基本了解了犹太民族的历史。

【概述】

《重回耶路撒冷》讲述了从公元前十世纪大卫王朝建立统一的犹太国家以色列以来,三千年间犹太民族跌宕起伏的命运——先后被巴比伦,波斯帝国,马其顿,塞琉古王朝占为己有,千年古文明又毁于后来的罗马帝国的征服,在后来的两千多年里这个小小的民族流散到世界各地,成为没有祖国的民族。

由于信仰问题,在流亡到东亚,欧洲,以及地中海沿岸的犹太人与当地产生了很多冲突,尤其是来到欧洲的犹太人却饱受惨烈的折磨,虽然基督教脱胎于犹太教,但基督教崇尚多神论,犹太教却坚持一神论,在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时代,随着十字军东征的爆发,他们被戴上绿色的尖帽子,穿上另一种颜色的衣服,挂上标牌,根本得不到任何保护。

这种被驱逐的命运持续了很久,一直到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推行自由平等政策,反对宗教压迫,犹太人才走上了与居住国同化的道路,获得了平等的公民权利。就在这片曙光到来不久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遭遇包括一名犹太人的刺杀事件,犹太人又陷入被驱逐的命运,德雷福斯事件发生后犹太复国主义诞生。一部分先行者回到巴勒斯坦定居。

犹太人一直存在着毫不妥协的抗争精神,19世纪末的俄国革命运动频发,十月革命五名布尔什维克核心成员中,有三位都是犹太人。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的一场大屠杀更是成为犹太民族永远的痛。因为德国认为一战的失败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造成的。当时有六万犹太人离开德国,其中包括被斥为“犹太物理学”的爱因斯坦。

二战结束后犹太人复国愿望强烈,在联合国的决议下将巴勒斯坦分为阿拉伯国和犹太国。以色列独立,世界各地的犹太人回到曾经的故土,但是这引起阿拉伯国家的不满,也纷纷想在这场纷争中捞得利益,中东战争不断爆发,领土归属问题一直延续至今。

【阅读方法】

适合本书的阅读方法是细读法和反复阅读法。因为是历史介绍类读物,字数较多且密集,需要慢慢阅读。并且在阅读过一遍时候需要反复来读。因为历史的发展虽然是固定的,但是人的理解会随阅读次数增多而更深刻。比如我在前面看到犹太教在罗马时期出现了三个分支,后来又看到罗马时期基督教成为国教,我就反复看了几次,自己理解基督教也许是犹太教衍生出来的,果然在后面就得到了证实。这就是仔细反复阅读并做批注的效果,可以不断思考探索。

【扩展讨论】基督教和犹太教

基督教其实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演化而来的,犹太教发源于巴勒斯坦的耶路撒冷,由一个叫摩西的人所创造。宣扬独神论,崇拜耶和华。早在公元二世纪犹太人被罗马征服前,巴勒斯坦的下层居民中就流行一种反对王权和正统教派的秘密宗教,吸收东方和其他宗教的内容,逐渐形成后来的基督教。后来罗马占领巴勒斯坦,不屈服的犹太人对罗马统治者进行了长期的反抗斗争,于是基督教便成为以色列穷人、无权者和被罗马压迫和驱散的人们的精神信仰。由于犹太教信仰一神教,反对偶像崇拜,因此同样受到罗马统治者的歧视和迫害。基督教的救世主耶稣,就是因为不满罗马当局的暴虐统治,四处宣传一神教教义,而被罗马派驻巴勒斯坦的总督彼拉多处以极刑,钉死在十字架上。但是公元二世纪后,许多富人加入了基督教,并逐渐夺取了教会的领导权,使基督教发生了性质上的改变。罗马统治者看到基督教已经失去反抗性,再也不会对其统治造成威胁,于是也改变了对基督教的态度,逐步由迫害转变为扶植和利用它。公元三九二年,罗马统治者宣布基督教为国教,这样基督教一跃而成为统治者的宠儿,迅速发展为全欧洲、乃至世界性的宗教。而犹太教此后仍局限于在犹太人中发展教徒,变成当地犹太人的宗教,犹太教徒受到愈来愈严重的迫害。事实上,基督教从非法走向合法的过程中,与母亲宗教犹太教之间的矛盾愈来愈尖锐。为了争取更多的犹太人脱离犹太教,改奉基督教,同时也为了讨好罗马统治者,便竭力诋毁和攻击犹太教,为大肆迫害犹太教制造舆论。犹太人在反抗罗马统治失败后失去家园流散到世界各地,漫长的被驱逐的生涯一直持续。

【评价】《重回耶路撒冷》这本书没有很艰深的思维,作者用逻辑清晰的语言讲述了犹太民族的流亡到重建史。我相信这不是全部的犹太历史,但是至少很详细的突出了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的信息,这其中还包含一种对犹太民族顽强坚守的品格的赞颂,他在第四章彷徨无所依中写到德国诗人海涅因为是犹太人而不能当律师,他选择接受基督教洗礼想要摆脱犹太教,随后他却面临既不被基督徒接受又受到犹太人怨恨的局面,晚年他又重新接近犹太教,他在临终时说自己其实不必返回犹太教,因为他从未离开过它。还有在十字军东征时期,一些虔诚的犹太教徒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受到基督教洗礼,亲手杀了他们。虽然这显得有些自私,但是正因为这样毫不妥协的坚守才让这个民族在苦难中走到现在。回归整本书,它的每一章标题下面都有一段对这一部分的总结性描述,比如在第三章黑暗中世纪中这样写到:“为了生存而改变自己的一切,甚至改变信仰,这就是现实的无奈。火刑柱的火光照亮了漫漫长夜里的艰难时世,也预示着黎明到来的不易。”作者用很宏大的视角看待中世纪犹太人的生存之路,让读者在阅读本章之前先有一定的心理铺垫。对于后来以色列在各种纷争中建国,犹太民族重回中东,作者并没像往常同类书籍那般多数站在阿拉伯所谓受害者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以非常公正、公平的态度评述犹太人民与阿拉伯人民之间的水火关系。引领读者对惨遭迫害的两千年的犹太民族产生本应该有的却被蒙蔽的同情。站在个人的角度来看,历经两千余年而没有被历史的洪流所淘汰的犹太民族是非常伟大的。

【结论】三千年的流浪却从未失去有朝一日复国的愿望,三千年前的耶路撒冷是犹太人心目中寄托精神信仰的圣城,如今的以色列终于可以延续曾经的辉煌,耶路撒冷依然伫立在那片故土。直到现在中东局势仍然很动荡,宗教矛盾是一个永远得不到彻底解决的问题。但是无论如何,犹太人心中的那种坚持,让人感觉至少信仰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信仰也没有对错之分。犹太人注重教育,善于经商,喜欢具有凝聚力的社区化生活,这一切都是在逆境中坚守本民族特性的体现。这也是值得所有人称颂和学习的地方。

【注释】

1.十月革命五名布尔什维克核心成员中,有三位都是犹太人。——第三章<犹太人与革命>p76

2.因为德国认为一战的失败是由于马克思主义和犹太人造成的。——第八章<纳粹大屠杀>p90

【参考文献】沐涛乔惠群:《失落的文明——犹太王国》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