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西楚叱咤风云的霸王,也是楚汉相争的失败者;项羽有贵族的出身,高贵的自尊,这使他的生命历程充满了美感,同时也使他成为“天要亡我”的悲剧英雄。
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率领了一批反秦人士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然而陈胜和吴广在起义过程中相继被杀害了,但是反秦起义并没有因此而结束。项羽作为楚国的后代,在年轻的时候失去了贵族地位,对秦国有着有深的仇恨,后来参加了反秦斗争,领导着起义军摧毁了秦军的主力,为彻底推翻秦王朝起了很关键的作用。然而他却失败了。从《史记》中可看,项羽果断刚毅、恭敬爱人、率直爽朗、坦荡淳朴,但又自矜功伐、刚愎自用、残忍暴力、缺乏政治远见。项羽的性格缺陷使然,他给后人留下的是悲剧英雄色彩。
项羽起义是从跟他的季父项梁斩会稽太守开始的,他的英勇善战的性格也是从那时开始崭露头角。他一生有三场重大战役,巨鹿、彭城、垓下之战。其中最著名的是巨鹿之战,在这场战役中,项羽英勇善战的性格表现的最为突出。巨鹿之战发生于公元前207年,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争。项羽率领起义军到达巨鹿县南的漳水后,他立刻手下的将军率领2万义军渡过漳水,援救巨鹿。接着,项羽就引领着全部士兵渡过漳水,他烧了自己的住处,把所有的船沉入河中,然后规定每人只能带三日粮,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抱着绝一死战的绝心冲锋陷阵,勇往直前。从这里我们就能够看出项羽在具体的战斗中的英勇无畏。正是这种英勇无畏的性格,使他带领士兵扭转全局,为反秦斗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然而英勇无畏的过多则显得残暴易怒。在我看来,这也是使项羽最终走上穷途末路的关键。《项羽本纪》中就多次写到他残暴的一面。就拿巨鹿之战来说,那虽说是项羽一生中最辉煌、最为后人称赞的时期。但是,项羽残暴的性格,用武力一统天下的一面也凸显无遗。在读书时我们不难发现,他有这么几个“嗜好”,对百姓、降卒、士人喜欢“屠之”、“坑之”,或者“烹之”、“烧之”。当时社会处于秦帝国败亡后,人民刚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挣脱出来,他们肯定希望能出现一位仁君来领导他们。但项羽却没能能体察到百姓的心思。虽然他顺势消灭了暴秦,但无法应对紧接而来的新局势,因此只要有任何违背他成就霸业的人或事,他都用武力去解决。在他攻襄城时,由于久久不能攻下,一旦获胜,就满城皆阬之。在刚入咸阳时,项羽便要烧杀抢夺,相反,刘邦却是安抚民心,约法三章。相比之下,我们可以看出项羽目光短浅,没有政治远见,更无君主之风。
项羽残暴成性,寡谋又自负,最终也没能看清自己。楚汉战争中被刘邦打败后,他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说“天要亡我”而拒渡。他一向的英雄主义与命运的矛盾在此淋漓尽致展现出来,这注定了他以悲剧告终。乌江自刎也许是他最好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