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热点信息相关理解

作者:林庆紫
主要内容     

科技飞速发展,我们接触信息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不过在这样普通而平凡的日子之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几句话,会让我们感到非常的在意。

以前人们通过报纸来传播当天的一些重要的信息,而在各种媒体都特别发达的今天,人们可以通过各种电视频道、各种网页网站、各种报纸杂志、各种手机app来获得各式各样的信息。在这些信息当中,总有一些能够成为“热点”的信息,甚至逐渐成为一种“流行”,我认为这当中有两个原因。一是与“议程设置”理论有关。早在1972年的《大众传播的议程设置功能》中就提到了“大众传播媒介不能决定公众怎么想,但能决定公众想什么:媒介报道什么,受众便注意什么;媒介越重视什么,受众就越关心什么。”由于这些媒介的报道与偏重点,我们会对某些特定的人、特定的事、特定的话特别的在意,进而有了更多的讨论,有了这些所谓的“热点”。那么为什么这些媒介会选择报道和偏重这类的信息呢?这就要说到第二个原因了。一个基本的传播,有五个重要的要素构成,即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而在马莱滋克的系统模式中,大众传播被看作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在这个模式当中,影响和制约传播者的因素包括了传播者的自我印象、传播者的人格结构、传播者的人员群体、传播者的社会环境、传播者所处的组织、讯息内容的效果或影响等。在这个模式中所提出的这种影响和制约的关系,也是为什么媒介传播了这些“热点”的原因。

就我个人而言,我最近常接触到的、传播信息种类最多的一种媒介便是手机上的一个app——新浪微博。每天我都会“刷”上几次微博,对其中的“热点”类信息我也会看的特别仔细,有时候光是翻一翻底下的评论区都能够翻很久。博主发布了一条微博之后,通过大家的转发内容、相关评论,可以看出对于有的事件,大部分人的观点是相似的,而对于有的事件,则会有激烈的讨论,甚至是争吵。受众作为大众传播中信息接受者或传播对象,它具有差异性、分散性、大量性、匿名性这几个特点,其中的差异性便是导致以上事实的原因。在米德的主我与客我理论当中,自我分为作为意愿与行为主体的“主我”和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人的意识在这两种辩证互动的过程中形成、发展以及变化。对于有的事件,大家对于这种“客我”有着相似的概念,比如面对一些恶意伤人事件,大部分的人都明辨是非对错,对于这样的“热点”信息有着极其相似的评论。而对于另外一些事件,这种“客我”变得有些模糊,比如对于一些“复仇”类的相关新闻,谁是谁非,确实的不出一个特别准确的答案,大家按照“主我”的意识进行讨论,也许觉得自己是对的,也许觉得对方的观点也有道理。因此我认为,受众对于这类的“热点”,可能大方向一致,也可能有对立的看法。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