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成功之路的探究
[摘要]刘邦出身农家,在秦末农民起义中揭竿而起,逐鹿中原,终于推翻了暴虐的秦朝。在楚汉战争中,他再展雄风,击败项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此后,他完善了政治体制。削夺了异性诸侯的权利,加强了中央集权。
[关键词]刘邦,统一国家,用人之道
刘邦对汉民族的统一、中国的统一强大,汉文化的保护发扬有决定性的贡献,这是他的伟大之处。但刘邦因当上皇帝后杀害功臣,还有他一贯的流氓作风,被后世所不耻。但评价这样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我们不能以正常人的道德标准来衡量,因为正常人也当不了政治家。从后来汉景帝时期爆发的“七王之乱”来看,刘邦杀异姓诸侯王可谓有先见之明。为了江山的统一,为了社稷的长治久安,屠杀功臣良将在当时来说,也算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了。其实刘邦是最敬重忠臣的,对于那些忠于故主的人,即便是和自己作对,刘邦也会给他们丰厚的奖赏。至于那些说刘邦是“流氓”的观点,我不敢苟同。我认为刘邦的成功有几个特别的优点所在。
一.识人用人驭人之道
“韩信用兵,多多益善”这句话已经成为千古美谈。当然这不是韩信在吹牛,他的确有资格说这句话。放眼中国历史上的将领统帅,能达到这个水平的真没有几个。韩信的一生给后世留下了许多战争史上耳熟能详的经典战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一战”、“十面埋伏”等等,他在项羽和刘邦荥阳对峙期间,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横扫整个黄河以北。为刘邦日后翻盘,赚足了资本。到了楚汉战争的后期,韩信的实力已经到了能影响历史发展的地步,可以说他归汉则刘邦胜,归楚则项羽胜。当项羽的谋士来拉拢韩信时,韩信果断的拒绝了,韩信说:“汉王授我上将军印,予我数万众,解衣衣我,推食食我。”由此也看以看出,刘邦这个人很善于驾驭将心。
刘邦当上皇帝后,将韩信评为“汉初三杰”之一,刘邦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也是对韩信一生最贴切的评价。韩信生前“王侯将相一人全任”,被誉为“国士无双”,身后又获得“兵仙”、“战神”的美誉。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韩信无愧此生矣。另外刘邦帐下的彭越、英布和韩信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彭越扰乱项羽后方,英布归汉分化了项羽的实力,再由韩信正面作战,最终在垓下设下十面埋伏,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重要原因。
谈完用兵之后,不得不谈到刘邦重要的谋士张良,张良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轰轰烈烈、神秘莫测,确实称得上是奇人。博浪沙勇击秦始皇,这是传奇的前奏。下邳偶遇黄石公,是传奇的开始。辅佐刘邦出谋划策,这是传奇的上演。最后急流勇退,隐居仙山,又给这个传奇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秦宫谏言、鸿门巧辩、下邑画策、释疑群臣等等,张良为刘邦建立汉朝立下了不世功勋。刘邦有很大的流氓本性,据说看谁不顺眼当场就骂,但惟独对张良特别尊敬,凡是说到张良,必称其字。张良只所以选择刘邦,是因为他的悟性很高。据说张良得到《太公兵法》后,将书中的思想和别人说,他们都不理解,惟独刘邦一点就透。
二、极高的战略眼光
《史记高祖本纪》云:父老乃率子弟共杀沛令,开城门迎刘季,欲以为沛令。刘季日:“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吾非敢自爱,恐能薄,不能完父兄子弟。此大事,愿更相推择可者。”萧、曹等皆文吏,自爱,恐事不就,后秦种族其家,尽让刘季。诸父老皆日:“平生所闻刘季诸珍怪,当贵,且卜筮之,莫如刘季最吉。”于是刘季数让。众莫敢为,乃立季为沛公。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萧何、曹参等人本来是有机会成为领袖的,但他们都自爱,恐失败后被灭族,都推辞不就,以让刘邦。其他人更是不敢当,众莫敢为,而刘邦豪气干云,终于成为义军领袖。当然,君臣一体,自古所难,皇帝完成大业后,也有可能会鸟尽弓藏,屠杀功臣,但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如韩信、李轨之流在单干和抱大腿之间举棋不定,最后只能是万劫不复,而张良、萧何之流,始终清楚自己的地位,安守本分,谦退自抑,即使是遇到如汉高帝这样猜忌多疑的老板,也能得以善终。而刘邦恰恰敢于承担最大的政治风险,这是他能成为领袖,而萧何、曹参之流所不能及的。
其次,刘邦深谙领袖之道,知道成功领袖的关键在于发掘和培养人才,并委以重任,尽可能做到人尽其才,也就是说,领袖的职责是管理和协调,而非突出个人的素质,并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简而言之,成功的领导者并不需要是面面俱到,百科全书式的通才和天才,而是能放手让手下的人才各自发挥所长,这样领导者就相当于集合了所有人才的优点。刘邦自己总结成功经验时就说过,他打仗不如韩信;谋略不如张良;搞后勤和建设不如萧何,但是他能让他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发挥所长,为他的事业“鞠躬尽瘁”。所以,萧何、张良、韩信等人的才能就相当于刘邦的才能,所以刘邦能够成功。
诸葛亮之流则不然。项羽志大才疏,只会逞匹夫之勇,反观项羽、任人唯亲,二流的范增都不能用,更不用说韩信和陈平了。而且他还特别吝惜赏赐,分封不公平,发田荣、陈余、彭越等人不满,使得刘邦有可乘之机;而英布等人也不能为其所用。最后只能是赳赳武夫项羽单挑实力雄厚的刘邦集团,他事事都要亲力亲为,被刘邦、田荣、韩信、彭越、英布等人搞得疲于应付,顾此失彼,苦不堪言,陷入两线作甚至三线乃至多线作战的困境。可以说,项羽很忙,很努力,但他缺乏领袖素质,有人才而不能用,最后只能自刎乌江。诸葛亮也是一样,夙兴夜寐,军政事务,无论大小,咸决于亮。如司马懿所言,诸葛亮就是被累死的。他自己提拔任用的马谡言过其实,李严阳奉阴违。之后他再不敢将重要的事情交给他人处理,凡事都要亲力亲为。这位劳模最后只能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参考文献]
[1]《史记·高祖本纪》
[2]《刘邦传》刘小沙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年
[3]《重读刘邦》徐川,刘小川巴蜀书社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