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巴洛克艺术风格在各领域的表现
摘要:17世纪的欧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世界地理大发现,欧洲对外扩张等使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对艺术的需求增加,因此产生了文艺的新样式——巴洛克。巴洛克是一种文艺风格总称,代表着整个艺术的领域,他作为一艺术风格在建筑、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领域中出现并成为主流。并在18世纪前期在某些方面达到极盛的状态。18世纪它的艺术风格逐渐转变为洛可可式风格而结束。
关键词:建筑方面、绘画方面、雕塑方面、音乐方面、文学方面
目录:㈠巴洛克艺术风格产生的背景
㈡巴洛克艺术风格在建筑方面的表现
㈢巴洛克艺术风格在雕塑方面的表现
㈣巴洛克艺术风格在音乐方面的表现
㈤巴洛克艺术风格在文学方面的表现
㈥巴洛克艺术风格在绘画方面的表现
㈦对巴洛克艺术风格的评价
一、巴洛克艺术风格产生的背景
巴洛克是在十八世纪后人们评论文学复兴以后至启蒙运动期欧洲出现的一种艺术风格时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语,并且是一种文艺风格的总称。巴洛克艺术风格出现的原因很多,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出现与罗马天主教叫停推行的反宗教的改革运动有直接联系。教廷改革的目的是尽可能夺回被新教所占领的空间,以此来加强教会在民众和地区中的影响力。而巴洛克艺术风格的建筑在教堂中出现的原因大多是特兰托主教会议对新教“圣像破坏论”谴责的结果,以此来恢复宗教艺术的重要地位。第二,巴洛克艺术的出现是对十六世纪流行的样式主义的摒弃,所谓样式主义,就是指刻意模仿文艺复兴作品却缺少创新。样式主义过于强调技巧,过分夸大艺术的特征,甚至超过了对创造力的强调。而巴洛克主义的出现是在激情和新的艺术表现力方面的突破。第三,巴洛克艺术风格发展与欧洲地理大发现和天文学新发现有关。人们对新领域的探索更多,发现更多,使他们对艺术的需求增加,所以促进了巴洛克主义的“诞生”。
二、巴洛克艺术风格在建筑方面的表现
巴洛克时期最醒目的建筑是教堂与宫殿,而巴洛克建筑通常看起来像一尊大型雕塑。十七世纪早期马德诺完成了米开朗基罗未完成的《圣彼得教堂》,形状美观,造型有创意。十七世纪盛期最伟大的巴洛克风格艺术家是贝贝尼,他被认为是巴洛克雕刻艺术风格的开拓者和集大成者。他完成的在圣彼得大教堂里的青铜华盖,是雕刻艺术与建筑艺术的结晶,是巴洛克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波罗米尼的《圣卡罗教堂》被誉为巴洛克建筑的典范。
巴洛克时期作品特征一般为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注重光和光的效果,善于表现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
三、巴洛克艺术风格在雕塑方面的表现
意大利的贝贝尼最有名的是他的雕塑,他的大理石雕刻《大卫》表现的是正将石块投向敌人的瞬间的动作。人物的身躯强烈扭曲,面部表情十分到位,巴洛克艺术风格在这里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使现实空间与艺术空间成为一体,而这一动感正是巴洛克雕刻艺术风格的恶核心。群雕作品《阿波罗和达芙妮》从中爱神阿波罗和达芙妮的微妙关系和内心的澎湃激情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表达,人物流露出来的稍瞬即逝的面部表情,优美的线条,肌肤的质感,以及对颜色的运用都超越了米开朗基罗。
巴洛克雕塑有时候也是建筑的一部分,艺术家表现真实人间的技术十分高超,甚至堪称完美。动势的展现是最重要的特点,人物不再是静止的姿态,而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
四、巴洛克艺术风格在音乐方面的表现
巴洛克艺术风格在音乐方面的表现则称为巴洛克音乐。最早出现与十七世纪前后的意大利。新的乐器的产生导致了音乐方面的大变革,中世纪和文艺复兴阶段的音乐受到了挑战,开始了变革。一批卓越的有改革思想的作曲家的出现推动了巴洛克风格的音乐的出现和流行。歌剧、协奏曲等表现了巴洛克风格所要求的华丽倾向。巴洛克与古典音乐的风格出现了兼收并蓄的现象。
代表的人物是蒙特威尔地,他的创作核心是“音乐应该动人”。他的代表作有《奥菲欧》等。他根据柏拉图思想将感情分为三大类:爱、战争、宁静。器乐传统体现在小提琴家科莱利身上,他被认为是组合现代管弦乐队的先行者。
音乐在巴洛克时期的大发展也得益于这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曲家。意大利有科莱里、斯卡拉第、阿尔比诺尼和维瓦尔第斯卡拉第等;德国有帕赫贝尔、巴赫、法国有吕利、库普兰、拉莫;英国有浦塞尔、亨德尔等等。这些著名的作曲家为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
巴洛克特点:节奏感特别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采用多旋律,复音音乐的复调法;曲目的调性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单一保守的教会调式发展为采用大小调形式。西洋管弦乐器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小提琴、拨弦古风琴的成行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力。其他乐器也在朝着多元化、大规模的方向发展。表现形式要比文艺复兴时期更多,巴洛克时期的器乐曲发展迅速,出现了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管弦乐组曲、幻想曲等。
五、巴洛克艺术风格在文学方面的表现
巴洛克文学是西方文艺复兴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另外和古典主义文学和清教徒文学并成十七世纪三大文学。它在人文主义文学运动衰落后而兴起。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有意在艺术上刻意雕琢,内容上偏向写信仰危机和悲观的思想。这类作品追求形式,内容空虚,语言雕琢浮夸。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和卡尔德隆、德国的格里美尔斯豪森、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都是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代表作品有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等。
十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一批学者,着重研究亚理斯多德和贺拉斯的文艺理论,并初步提出悲剧创作中的三一律问题。到了十六世纪后半期,有的作家像法国的龙沙、英国的琼生等,在创作实践上,有意识地学习古代的艺术方法,或多或少地采用古代文学的体裁和题材,同时三一律问题也从意大利传到西班牙、英国和法国,并在法国引起热烈的讨论。这样,诗人、作家向古代寻找文学创作典范和理论根据的倾向逐渐加强了。这倾向在十七世纪的法国找到了最合适的土壤。法国的中央集权制度、资产阶级对专制王权的妥协让步,为它提供了政治基础,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又为它提供了哲学基础,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流派很快就形成了。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以戏剧成就最为突出,产生过三个卓越作家:悲剧家高乃依和拉辛,喜剧家莫里哀。
六、巴洛克艺术风格在绘画方面的表现
意大利早期巴洛克风格著名的作家是卡拉瓦乔,他的作品具有生动的写实精神,还被视为巴洛克时代的“写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对十七世纪欧洲各国的写实主义绘画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最重要贡献是对光线的运用,他的作品中,光线是除了线条和颜色以外最重要的构图元素,他创造了明暗表现手法,运用强光黑影突出画面的主体,使画面具有喜剧性。他的作品有《圣母升天》以及著名的静物画《水果筐》等,他同时开创了欧洲艺术史上静物画的先河。鲁本斯的绘画风格具有宏伟、雄浑的气势,他的《基督下十字架》具有罕见的布局、强烈的喜剧效果、对角线构图以及生动的面孔所表达的情感。在荷兰著名的画家有以画肖像画为主的哈尔斯,他的代表作有《吉卜赛女郎》;非伦勃朗的《夜巡》《溪中浴女》《犹太新娘》等;还有维米尔的《读信的女子》《花边女工》等。西班牙的代表作家有格列柯《奥尔加斯伯爵下葬》、委拉斯凯兹《卖水老人》《老厨娘》等。
这些画家对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独特的贡献,委拉斯凯兹以他对明暗对比的运用,描绘出物象的质感、光线、空间和意境的手法,对十九世纪法国的印象主义有深刻的影响。
七、对巴洛克艺术风格的评价
在我看来,巴洛克风格以浪漫主义的精神作为形式设计的出发点,以反古典主义的严肃、拘谨、偏重于理性的形式,赋予了更为亲切和柔性的效果。巴洛克风格虽然脱胎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形成,但却有其独特的风格特点。它摒弃了古典主义造型艺术上的刚劲、挺拔、肃穆、古板的遗风,追求宏伟、生动、热情、奔放的艺术效果。
巴洛克大概持续了一个世纪,从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一直在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对后来的洛可可艺术风格的兴起作了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