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灭的光
在看完《天才抢手》这部电影后,最令我唏嘘的人物便是班克,哀叹他的沦陷与堕落,然而,身边的朋友却持有一种与我截然相反的态度看待他,认为一个喜欢给老师甚至是校长打小报告的人不值得同情,对于这点,我却能够理解班克,作为一个优等生,很难接受其他学生的不劳而获,所有人都羡慕我优异的成绩、好看的分数,可他们看不到我背后的艰辛与汗水。我为什么要帮你作弊?你又为什么不好好学只想着作弊?这也跟平时自己不愿意给别人抄作业是一样的心理。
对于班克去找校长揭穿同学的抄袭行为,我认为这是电影的一个夸张手法,它必须得让小琳帮同学作弊获取利益的事情被揭穿,由此才会有接下来的故事开展。而监考老师只是坐在讲台上打瞌睡,即使有班克的提醒也并不警惕,根本不可能靠老师来发现。也正是这件事情给同学们敲响了警钟,正直的班克不会与其同流合污,于是在接下来的SAT考试作弊需要帮手时,为了让班克加盟,阿派找了打手把班克打成重伤并扔在了垃圾场里,让他错过了第二天的奖学金考试。对于靠妈妈洗衣服供上贵族学校的班克,奖学金是他唯一的希望。在巨大利益的吸引下,他同意了去做一个枪手,却在登机前知道了自己被阿派算计,可他已经别无选择,至少这顿打不能白挨。从这个时候开始,班克的心理已经发生了变化,所以我能理解在传递答案时要加价的原因:同样是帮人作弊,我以被打的代价才换来100万,而你们却可以得到200万,凭什么?况且你们现在需要我,你们也别无选择。
最终,班克在考场作弊的事情被发现,他被取消了参考资格,且被学校开除。然而他也得到了好处:装修了店面,买了洗衣机,换新了车。但他也在金钱的诱惑下迷失了本性。他没有为被学校开除而苦恼,而是换作他去请小琳合作:在泰国大学的考试里作弊能得到比日后工作时都挣得多的钱。在这里,班克的人生观已经完全被颠覆:妈妈砸锅卖铁地供他读书,而自己只要稍稍做一点手脚就可以赚来一大笔钱。成绩再好有什么用,不如钱来得实在。曾经愤世嫉俗的鲜衣怒马最终被现实打败。而他堕落的原因究竟是本性诱使还是外部催发?
而与他家境相仿的小琳却是有着不一样的结局。最初给朋友传答案,不过是友谊情面之举,而后发展规模作弊,再到跨国作弊,则是为了钱,为了减轻与之相依为命的父亲的经济负担甘愿铤而走险。但是与班克不同的是,小琳有一个刚正的爸爸,在得知小琳的钱不是所谓的教授钢琴而是帮助同学作弊得来的时候,他脱下小琳买来的衬衣,让她把钱都退回去,他的痛心疾首是使小琳悬崖勒马最好的良药。即使最后小琳成功完成跨国作弊,面对善良老实的父亲时,仍能找回自我主动承认错误。她有选择的权利,而班克没有,在电影中,班克的妈妈没有正脸,呈现出来的是昏暗灯光下佝偻的背影,而正是这个背影让班克无可奈何。他没有人生路上引导他的指路人,只能孤独地与这个世界抗争,然后在抗争的过程中渐渐毁灭。
引导班克毁灭的是人本就有的无尽的欲望,它蛰伏在人心,一经唤醒,便不可收拾。尝过一次甜头就会想要第二次,冒过一次险就会觉得再一次也没那么可怕。有些东西,知道是错的就一定别去碰触,因为在那之后,你不知道自己会变成一个什么样的人。
影片的结局是小琳向ART官方自动承认作弊,对于这一点,我只能认为是为了塑造这个人物刻意为之。不然这个人一定是有病。既然已经结束了,虽被工作人员追捕的这段经历惊心动魄,令人忐忑。且伙伴班克被抓给她极大的心理压力,但她却能理智地删掉与班克的合照,销毁于己不利的证据。而在成功之后自己却开始觉得良心不安,在见证了班克的堕落后,她彻底醒悟,但是她的做法是否太过自私。一旦公诸于世,所有的成绩将会被取消,她朋友的出国梦破灭,赚来的钱也会被退回去,而班克又该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