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为你,千千万万遍 ——《追风筝的人读后感》

作者:贺燕妮
主要内容     

友谊是什么?

这是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但它的意义却又沉重的让人难以述说。

不过,还是有一个人写透了友谊,他就是卡勒德·胡赛尼,而他的成名作就是那本感动了千千万万人的小说《追风筝的人》。或许,“写透”这个词用在这也太过于决绝了,并不是参透友谊,解释出它的意义,他做到的就是用简单干净的文字,行云流水般向我们娓娓阐述了一个故事,让故事中的友谊,真正触及了读者的心灵。

小说以阿富汗为背景,在当地流行一项民间竞技活动——追风筝,它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由放风筝的人控制风筝线割断对手的风筝,二是人们可以追逐最后落下的风筝,而小说的男二哈桑则是追风筝的能手,故事之所以叫做《追风筝的人》,我估计,一方面是代表了哈桑,他就是那个追风筝的人;另一方面,“追风筝”这一事件,是后面矛盾的导火索,也是之后造成种种悲剧的开端,引出了后面友谊与救赎的故事。

小说围绕男主阿米尔和男二哈桑主仆间的友谊展开故事。由于社会地位的不同,或者是无法僭越的主仆关系,或许是觉得父亲爱哈桑胜过爱自己,阿米尔从小就没有把哈桑当做自己的朋友,只是当做无聊时期可以玩耍的人。阿米尔打他,骂他,辱他,哈桑却由他,任他,忍他,让人不得不感叹一句:可怕的忠诚。我感觉资本主义和封建社会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阶级的对立,人与人之间的差异造成了不同人的优劣卑下。就像阿米尔与哈桑,虽然表面上两人是要好的朋友,但事实上阿米尔心中并没有把哈桑看做同等的存在。

真正矛盾的爆发在于一次追风筝比赛,那一天,哈桑被一群坏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虐待,阿米尔目睹了一切,或许是自己的懦弱,或许是处于对自己的保护,阿米尔选择了逃避,这份浮于表面的友谊在真正的危机面前彻底崩坏。内心的自责与愧疚让他不想面对哈桑,天真的以为让自己受到折磨的根源就是哈桑,只要将哈桑赶走,不再见到哈桑,他就不会受到这种良心的谴责了,他不再跟哈桑要好,甚至用各种手段污蔑哈桑,最终逼走了哈桑......而这,也成为了他后悔一生的事情,道歉,是经不住等待的。

随着时间流逝,阿米尔也见见成熟,他开始想到过去的事,想到哈桑,对哈桑的背叛,对当初种种恶行的内疚让他饱受煎熬,出于忏悔,他最终选择了回去。然而,一切都已经晚了,那个会对他说:“为你,千千万万遍”的哈桑已经逝去,阿米尔只得收养了哈桑的儿子,开启自己的救赎之路。

这是份迟来的救赎。

过去的懦弱与无知酿成了一生的悔恨。

有些人也在谴责阿米尔的懦弱,确实,一开始时我对他的所作所为也是极为厌恶,但仔细想想,这也何尝不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无论是阿米尔还是哈桑,都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阿米尔与哈桑间应该是存在着真正的友谊的,只是这种友谊在阶级的分隔中被逐渐淡化了,受到当时阶级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孩子的嫉妒心与表现欲,阿米尔的所作所为其实也是让人理解的,代入现代社会,即使是没有太大的阶级观念,但这样的问题也依然存在:有的父母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人的孩子作比较,想让孩子和成绩更好的同学做朋友,但基本上每个孩子都想得到父母的更多关注,更多的赞赏与肯定,而这种畸形的比较让很多孩子形成了扭曲的价值观。就拿本书中的父亲来说,无疑,他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但或许是出于对私生子的补偿,他对哈桑的宽容与和善让阿米尔产生嫉妒,加上当时时代主尊仆卑的影响,阿米尔最终还是将这份嫉妒发泄到了哈桑身上。而哈桑,受当时社会的毒害,已经从骨子里将自己划分到了奴仆的阶层,事实上也没有想过让自己和阿米尔处于同一阶层,他对阿米尔的友谊,实际上更像是一种忠诚。

再谈阿米尔的父亲吧,事实上,我认为造成两个单纯的孩子变成这样他也是有很大一部分责任的。因为哈桑是自己的私生子,他觉得有愧于哈桑,于是对哈桑十分好,更加关注哈桑,对于阿米尔,可能是感觉他能继承自己将来的一切吧,从而对他较为冷淡,这就造成了阿米尔认为父亲更喜爱哈桑而忽视了自己,这才渐渐对哈桑有了股嫉妒与报复心理。其实想来这也是他作为一个父亲的失职,同样也是他的悲哀。社会阶级的影响让他更在乎自己的名誉,他想掩盖自己当初的罪行,而这样必定需要一个牺牲者,毫无疑问,这个牺牲者只能是哈桑,于是他将私生子哈桑说成是仆人的孩子。或许之后他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可惜开头就已经错了。

其实这样看来,阿米尔和他父亲还是有很多共同点的,不得不感叹一句命运作怪,两人都是在犯了错后才想着救赎,只是可惜了成为夹缝中牺牲品的哈桑。

更可惜的是,两人间本该存在,却错过了的友谊。

真正的友谊,是经不住等待的,友谊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单纯的,不应该有太多杂质的。我知道,哈桑的那句话触动了无数人的泪点,再回想起来,我也还是会因这一句而心底波澜——为你,千千万万遍(Foryou,athousandtimesover.)。不过我想说的是,在友谊中,这句话应该是互相的。

“我们是否知道我们心中的风筝到底在什么地方,人生错过就不会再得到,也许我们会忏悔,会救赎,但这些似乎都已经晚了,每当天空放飞起风筝的那一刻,我们是不是应该问问自己我们是否真的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一切。”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