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作为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他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他早年随叔父祖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隆中耕种,过了长达十年的隐居生活。
诸葛亮是一个似神非神的人物,能够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有神机妙算、呼风唤雨的奇异本领。
千古以来,诸葛亮深受人们的爱戴,身上有着无数美丽的光环。“未出茅庐,已知天下三分。”毫无疑问,这是对诸葛亮才华的侧面概括。集超人智慧
与谋略于一身的诸葛亮,在被善于招揽人才的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后,终于出山开始协助刘备,刘备在诸葛亮的全力以赴下,终成就了大业,最后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诸葛亮遇事镇定自若、深谋远虑。在“空城计”中,智慧的他毫不畏惧司马懿的逼迫,从容布置,从而使对方退兵,西城得以转危为安。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在“草船借箭”中,妒贤嫉能的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将计就计,趁大雾天扎草人攻打曹营,从而借来十万支箭,为赤壁之战准备了足够的箭支,也保全了自我。诸葛亮智勇超群、忠贞不渝。诸葛亮为了求得南方的长治久安,听从马谡的推荐,采用“攻心为上”的计谋,在与孟获的战斗中七擒七纵,最后使孟获心悦诚服地归顺了刘备,成为蜀汉南方的屏障。诸葛亮一生淡泊名利、志存高远。他是一个“滴水之恩,必将涌泉相报”的人。因为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他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当受到刘备白帝城托孤之重任时,诸葛亮在病重的刘备面前涕泣说:“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他尽心尽力辅佐后主刘禅,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至死不渝。他多次率领军队南征北伐,深入不毛之地,他是真正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可歌可泣。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后人对诸葛亮的赞诗,诸葛亮以其不可测度的智慧、鞠躬尽瘁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意志,虽大志未酬,依然成就一个千古传颂的人物.的确,在中国古代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中,诸葛亮是最为声名煊赫的.他是一个超越了他生活的时代,历代不衰、千古传颂的人物.他是一个突破了阶级界限,从帝王将相到市井平民,从文人雅士到白丁俗汉,众口界碑,妇孺皆知,受到普遍称赞、歌颂的人物;他是一个超越了地域限制,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传颂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