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史记》人物论之项羽

作者:王雨蓉
主要内容     

摘要:项羽的传奇人生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大起大落。所谓大起,指项羽从二十四岁起开始起兵反秦,仅用三年时间成为“西楚霸王”,掌握秦汉兴亡之际的国家命脉。所谓大落,指楚汉之争仅四年,项羽就兵败乌江,自刎而亡。

关键字:项羽政治君子气概

《史记》中最有文学魅力的便是人物传记,而其中,西楚霸王项羽最令我印象深刻,在我眼中,项羽总归是好的。古人也对其有“羽之神勇,千古无二”的评价。

李清照有就诗云:“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从古至今,人们对项羽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比如有说他有勇无谋,没有政治头脑和眼光、妇人之仁。也有的说他重情重义,光明磊落,君子之度。我认为,作为一个军事家,项羽是很勇敢、很能打杖的。他幼年时跟上项梁学习,不愿意读书和学剑术,而要学'万人敌'的作战本领。他后来带领八千江东子弟转战疆场,所向披靡,力量不断壮大,打了不少硬仗。打垮很大一部分秦朝的兵力,为推翻秦朝的暴虐统治,出了很大的力量。看过视频,我又想起了在《项羽本纪》我看到的完全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尽管有新安坑杀二十万降卒的污点,但从总体上说仍不失为一个光明磊落的好汉。

项羽曾经号令天下,到最后也没能称帝,这是一个偌大的遗憾,与他不善谋略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个政治家,项羽缺乏头脑和眼光。项羽是一个极富争议的人物,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项羽的一生贵在“情义”二字,起兵抗秦,心怀的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的大义;善待士卒,洋溢的是江湖人士的豪情;而那一段霸王别姬的佳话,则是催人泪下的儿女情长。

项羽在项梁身边长大,是一个意志自由的人,所以做什么事都比较随心所欲,脑子里也就没什么谋略。后来宋义这样形容项羽“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这三个比喻,体现了宋义对项羽的鄙夷,暗示了项羽像动物一样本能的靠直觉行事。但恰恰项羽这种自由意志,天真的性格,以及蕴藏在其中的巨大的生命能量,是项羽成功的一方面。但他又出身高贵,也就少了市井之徒的谦卑和忍耐,就像对上刘邦,吃了大大的亏,也因此丢掉辉煌业绩,丢掉性命。

项羽的个人魅力、英雄豪气和柔情。他的这种理想化气质也在很大程度上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过度理想化的生活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项羽的悲剧也许就在于他一直在努力做一件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

《史记》中的项羽,其政治能力和军事能力相比,根本不在一个档次之上。司马迁用这种强烈的对比,似乎在极力向人们证明,项羽并不是败在了军事上,而是败在了政治上。这也使得项羽时至今日在人们心中仍维持一个“军事天才,政治白痴”的形象。首先就是在用人方面,项羽表现的过于自负,完全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其次,他完全不懂的如何获得人心。类似项羽这样的人物,往往自视过高。高贵的出身,以及过人的天赋,使他看不起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对普通的百姓更是视如草芥。对自己的极端自信,以及对他人的极端蔑视,使得项羽完全没有采取任何争取民心的措施。他每下一城,都纵兵屠掠,使他每攻一城,都遭到拼死抵抗。

总结:其实不管是正面的也好,负面的也罢。从总体上说,项羽的功绩、君子气概,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而他的种种缺陷又成了他失败的根源,这二者融汇在一起,共同培育出中国历史上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76一版北京一印

王立群《王立群读史记之项羽》重庆出版社20072007年12月第一版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