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自清选集》有感
感悟于匆匆的时光,沉醉于绿的唯美,泪下于父亲的背影,笑谈着自己的梦。这便是我眼中的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风格多变,《背影》感情真挚,白描取胜,《荷塘月色》笔意华美,绚丽动人,《春》清新明媚,沁人心脾。朱自清先生也是描写小人物的能手,先生善于从那些小人物身上,选择那些看似平淡却实则有意义的细节加以描写,用白描的手法,创造出某些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如《哀韦杰三君》中就一再突出韦杰三静默、温雅的性格,然而这样的人却被反动派杀害了,这种悲愤的感情真挚而隐秀的流露出来,具有强烈的震撼力。
朱自清写的散文都是关于平凡的,先生的笔触是非常温柔的,周围的不起眼的事物都被他描写的十分清新优美。散文中包含了浓烈的情感,他感叹自然之美并运用了许多拟人手法来突出他的情感。而在大自然中他似乎是对花和叶情有独钟:在“荷塘月色”中他感叹荷叶的梦幻的美,像舞女的裙子一样一层叠一毫不吝啬的堆了各种美好的词汇来为他的散文塑造出一种朦胧梦幻的美感,为他写的平凡的事物增添了不少色彩。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全文有种空灵静寂的感觉,让人觉得孤独却又很舒适。在淡淡月光的晚上一个人走在荷花池旁,看着层层绿叶和朵朵白花,感觉非常的放松和惬意,把烦躁感消散了去。而这篇散文他间接的表达出了对妻子的爱。文中前后呼应,开头是他悄悄的出门,为了不打扰快睡着的妻子;结尾是他轻轻的回到屋子里,看着妻子熟睡的容颜。这种感觉就是相敬如宾的爱情,不求两人轰轰烈烈一直待在一起,但求互相尊重与爱惜。不同于一些只是单纯感叹自然之美的散文,先生的散文更蕴含了人的情感,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春》这篇短小精美的散文从各个方面变现了春天的美丽、无限的生机与创造力。《春》好似一副迎春图,朱自清先生先勾画出了春天的轮廓,然后具体地写了春光、春景、春风、春雨、四副春光图,最后从自然景色转换到对人的描写上,为文章增添了人文情怀,表现出对春天的期望和赞颂。一句朴实而又寻常的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似乎正是本文的文眼,这一画龙点睛之笔没有雕琢也没有粉饰,却给我一种不露痕迹的自然美感。
所谓散文都遵从行散而神不散的原则,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更是将这一原则诠释的出神入化,先生每一篇散文都有一条将生活的很多片段连接起来并为主题服务的线索。例如在《背影》中,“背影”是全文的文眼亦是全文的线索。全文以父亲的背影开头,再以父亲的背影结尾。行文中,两次描写父亲的“背影”,用笔却一详一略,在父亲买橘子时地背影,朱自清先生用白描的手法细细描绘。这段描写清淡质朴,清真味浓,变现出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体贴、爱护,也反映出朱自清对慈父的怀念之情,父子情真,通过“背影”这一线索将父子之间的感情表现的含蓄而真诚,真所谓是“于平淡中见神奇”。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呈现出淡雅的风致。读他的文章如品清茗一般,须细细品味方能品出那平淡之中透出的那份真与那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