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哥特

作者:潘淑慧
主要内容

哥特式文化的流变

谈起哥特,我们应该都不陌生。我们看到这一个词,应该大概会有一个概念,会不约而同浮现出几个词:阴郁而高贵,恐怖而又美丽。但是哥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征。

哥特文化大概分为三个时期,其一是十三世纪到十五世纪时的盛行,其二是十八世纪中到十九世纪中的复兴时期,其三则是二十世纪后。

哥特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

而哥特起源:哥特(Gothic),又译为“歌德”,原指代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

而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即“哥特”,意为“野蛮”,尽管“哥特”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的意味,但事实上,为数众多的哥特风格作品其艺术价值是非常高的。

哥特式在建筑上体现的尤为突出。虽然在中世纪时哥特式分为前中后其,但是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大体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以及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教堂的平面仍基本为拉丁十字形,但其西端门的两侧增加一对高塔。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这种看上去像将人的灵魂从地面上提出来的感觉就是“崇高感”,而这种“崇高感”不仅体现在建筑中,体现在十八世纪时的绘画上。

十八世纪中期是哥特文化复兴时期。因为历经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欧洲人们的民智得已开启,其很多开始通过科学探究理性。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内心越发空洞与困惑。面对科学带了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工场的拔地而起,机械化的横行,城市化带来环境的恶化,人情的冷漠,资本家的压榨,时间开始有了仔细的划分。人们开始恐惧这些变化带了的未知。因而人们开始从宗教里寻求安慰,从而迎来了哥特式的复兴,只不过其特点发生了变化。

如绘画作品,十三世纪到十五实际,哥特式绘画是玻璃镶嵌画、手抄本插图画、壁画、镶板画等。是使刻板的宗教人物画变为生动的,但是到了十八世纪,哥特式绘画就变为“崇高感”更加厉害从而变为画的更加阴郁恐怖的氛围,而后面更多加入了画家的想象。如画家威廉·布莱克所创作的一个副怪物画,名字叫做《幽灵跳蚤》,这是一副小的镶嵌框画,整个怪物新颖而又不失奇怪。作者说过艺术是生命之树,科学是死亡之果,因为对于科学的新发明与发现十分着迷,因而有创造出这副画,而这副画的灵感也来源于一张跳蚤的显微镜图。

到工业革命后期,科学的发展给人们恐惧感越发深刻。因而有利于人们将恐惧感抒发出来的哥特式小说也应运而生。哥特小说,属于英语文学派别,一般被认为随着贺瑞斯·华尔波尔的《奥特朗图堡》而产生。

与新哥特主义反对新古典主义类似,哥特小说通过赞美人类从极端情感中得到的乐趣及至高哲学来对抗理性及既定的逻辑方式。哥特式建筑的废墟通过暗示人类之所创造会不可避免地衰颓崩溃孕育了这些情感,这些情感也被与由改革派创造的反天主教主义联系在一起。好的新教徒想象着天主教堂用严酷的法律,折磨与迷信仪式来压迫百姓,他们通常会将中世纪的建筑与一个黑暗恐怖的时代相联系。显著的哥特小说元素包括恐怖,神秘,超自然,厄运,死亡,颓废,住着幽灵的老房子,癫狂,家族诅咒等。

而哥特式小说的诞生,使哥特式与黑暗、阴郁、恐怖再也离不开,对后来我们因科学发展所带来的影视有一个深厚的影响。

至今为止,哥特式文化在我们生活中都存在着。在影视方面的恐怖电影,还有出现的哥特式电影,哥特电影的代表是吸血鬼电影,比如《惊情四百年》,《夜访吸血鬼》等,通常用黑暗联系爱情,通常演绎的是孤独和爱情,而且很疯狂(精神上).有美丽的外表和孤独黑暗的心灵,执着而单纯。体现了一种向死而活的一种矛盾而华丽的美。

现代的哥特简化为:美丽,一定要美丽,血腥也不要紧但还要高贵,美丽和高贵但孤独,对爱执着就是哥特精神,视觉上是黑和红两大色调,通常是黑皮衣加苍白的脸,血红的唇.如《剪刀手爱德华》、《僵尸新娘》、《断头谷》。还有如今二次元中的《黑执事》也具有浓厚的哥特式风格。

在学习了哥特式文化的流变,我发现每一次哥特式文化的变化,与社会变革是息息相关的。因为文艺复兴,因而代表着中世纪的风格的哥特变蕴含着野蛮的意味;因为工业革命给人们带来了生存的困惑,未知的恐惧,因而向宗教寻求安慰,从而将宗教的神秘扭转为对黑暗的工业化恐惧的呐喊,具有一种恶魔信仰感。哥特之所以深刻是因为恐惧。恐惧向来都是人最深刻的情感之一。到如今,哥特式文化虽然也代表着阴郁恐怖,但是更追求一种恐怖的美感。随着时代发展,人工智能开始占领社会,人们对于未来有许多担忧与未知的恐惧,这与十八世纪的欧洲有同工异曲之处,而哥特式文化会不会又有新的变化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