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主人公川尻松子在几日前遇害,死因不明。阿笙作为她的侄子,被父亲叫来收拾松子的住所。在打扫房间的过程中,阿笙渐渐对这位从未谋面却又十分熟悉的姑姑产生了兴趣,通过几位与松子接触过的人,他慢慢了解了松子一生的故事。也发现,松子的一生并不像父亲所说的“怎么看都是极其无聊的一生”。
阿笙的女朋友说“人的价值不在于得到了多少,而在于付出了多少”,而松子的一生,就是付出的一生。
这部电影改编于太宰治的小说《人间失格》,两个文艺作品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故事的内核却大不相同。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叶藏(《人间失格主人公》)和松子反复提过的一句话。两人都通过扮鬼脸的方式来搏父亲一笑,从而得到父亲的关注与爱。而这也几乎成为他们人生悲剧的开始,即原生家庭带来的阴影。在《人间失格》中,除了缺少父亲的关爱,叶藏更加疑惑的是作为人的意义。他从小便觉得自己与周遭格格不入,自己所做的一切像极了小丑的行为,只是为了向大家证明他是一个正常人,并且得到大家的关注,这种无法入世的困惑仿佛与生俱来。但松子不同,原生家庭的爱的缺失是导致松子性格缺陷和人生悲剧的关键。我们都知道,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极大的,每个人的性格,包括其家庭观、爱情观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松子从小缺少父亲的爱,这在她未来的人生中主要体现在对爱的极大依赖,尤其是异性的爱。异性的爱并不等同于爱情,即使是长相、性格平庸的理发师,只要能带给松子家庭般的温暖,这种爱就是松子必不可缺的精神支柱。在影片的后半段,青春偶像团体的出现使人生陷入灰暗的松子又一次焕发了活力,这充分证明松子最渴望的其实并不是爱情,而是能够支撑她活下去的精神支柱。
每个在松子生命中出现过的男性,不管那是不是真正的爱情,只要对方能陪伴在松子身边,使她不是孤独一人,她便觉得很满足,并且全身心地付出自己的爱。她的爱是不求回报的,就像龙平说的“上帝般的爱”。但同时也是盲目的,松子对异性的爱极度依赖,爱是松子活下去的唯一信条,但她却不明白,人首先要学会的是爱自己。
不懂得爱自己,这源于松子的低自尊型人格。童年时爱的缺失导致松子内心的极度自卑,所以她才会在被指责到手足无措的情况下向对方做出滑稽的鬼脸,来换取对方的原谅。做鬼脸被她当成博取别人原谅和同情的杀手锏,鬼脸背后的潜台词是茫然地求饶,是选择戴上面具而回避问题本身。这本能的应激反应,是松子早年遇到问题时的唯一解决方法。
总的来说,松子身上的特质在叶藏身上也都有所体现,只不过《人间失格》讨论了更为宏观的命题,即人的价值和活着的意义。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则更为具象的描述了一个由于缺少原生家庭的爱的女性的人生故事。这部电影的巧妙之处是用喜剧的方式,通过明亮鲜艳的色彩搭配,幽默、戏剧化的人物设置,以及大量的配乐和歌舞,来表现其悲剧内核。有人认为松子是可怜的,电影是消极的,但我却不这样认为。松子并不可怜,我同意龙平所说的“松子的爱是上帝的爱”,也许松子并不存在于我们的真实世界,但作为典型人物的一种类型,我们每个人都能从松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与其感叹松子的悲剧人生,不如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其实她一直渴望的,只不过是回到家,在自己说完“我回来了”以后,能有一生回应,“欢迎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