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中国漫长的传统文化发展的历程中,我们总结出: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来简单的阐述这其中的原因。
首先,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文化系统中,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第一,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我们传统伦理道德的大部分概念其实是从我们最基础的生产而来的,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的转变就可以看出来,一般来说,男人的生产生存能力要比女人要强,就小农经济的发展而言,更需要的必然是男人的能力,因此在社会发展中,父系社会逐渐替代了母系社会而存在。第二,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在我们的传统伦理中,一直存在着“家族本位”与“人伦秩序”的概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一概念就是一直贯穿着整个古代社会的政治生活。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构建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也就上升为了中国早期“家长制”统治思想,也就是一种伦理政治。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其次,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
我国古代有一个时期,是政治,生活包括经济等方面的思想百花齐放的时期,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各个地方发展的不平衡和政治经济的差异,各国出现了众多思想大家。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孔子,他所倡导的就是成德建业,厚德载物的理想,他强调在有所成就之前要有自己的思想,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成功。同时期的老子和孟子也提出了相似的主张。老子认为,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他认为德性是区分人兽的根本,而孟子认为在中国家国一体的结构中,尊卑,长幼,德性成为确定人的地位。总而言之,德性就是人有所成的根本。加之我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因此,伦理道德学说应当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
最后,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必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从中国伦理道德的发展历程来看,它经历了孕育展开——抽象发展——辨证综合的辩证过程,体现了逻辑发展与历史发展的一致性。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它是中华民族的各种文化精神互摄整合形成的有机体,儒家,道家,佛家是其基本结构要素,其中儒家伦理是主流与主体。换言之,中国伦理道德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中总结出来的,这也就代表了我们大多数先贤圣人的认识,从最初的诸子百家,到后来突出的孔孟之道,老庄之道,墨法之家,再到后来的陈朱理学,陆王心学,这些思想的发展中,都能够看到伦理与政治的交织,人伦与律法的矛盾重合。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伦理的发展,一方面受社会关系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其内在的原理和发展逻辑。也因此得出第二个特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随中华民族与中国社会的发展而生长发育,在此过程中阶级性与民族性,时代性与普遍性交错并存,浑然一体,相辅相成,相辅相协。人性论在所有的思想和社会发展中是最为突出的理论,我们不论是在古代社会还是现代社会,都逃不开人性的影响,而人是影响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中国伦理道德必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总而言之,从最根本的生产力来讲,经济政治决定文化发展,即使文化具有一定的独立发展性,但还是不能忽略掉经济的影响力,因此农耕经济的生产方式也决定了中国传统伦理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在从其他因素来讲,中国伦理道德由传统文化而产生,集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部分精华而形成,这也必然成为其核心。加之,中国古代众多学者的总结中,都体现出了伦理道德在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
因此,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必须也必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