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非构思写作讲座有感
10月17日,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正平在我校会议厅做了非构思写作:思维操作原理与案例展示为主题的讲座。其主要的内容是开放、自由以及精确的非构思写作理论与实践。大致分为了四个部分来说。
第一个部分是区分构思性写作和非构思性写作。首先构思性写作是一种实事先进行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草拟提纲之后,面对写作提纲进行行文表达的写作状态。主要的特点是理性的思考预设、布局、拟纲,但有约束、主观、不真实、不自由、难度高、效果不大等副作用。而非构思写作则是一种运用一套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来生成文章的材料、语言、结构,甚至思想观点的写作行为状态。它的基本特点则是忽视构思布局拟纲,而重视写作思维操作模型、技术推动下而对文章材料、结构、语言的生成。它有真实、自由、开放、容易与有效的优势。
第二个部分则讲了非构思写作的前提。首先是因果思维的分析与综合。因果分析是一种追问事物之间必然内在联系的思维过程。对产生某种自然或社会事物所依存的大背景,大气候进行的追问和探究。对某种自然或社会事物或事件存在的结果、现象、状态将会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影响、意义进行的预测,或正面或反面。其次是构成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构成分析是对事物本身的内部构造展开化、放大化。解决是什么、有什么的细部构成、要素问题。构成分析的基本操作模型分为类型分析、结构分析以及尺度分析。
第三个部分讲了路径思维与议论文非构思写作操作技术作文指导。首先要构成分析或过程分析。其次要进行原因分析。然后对背景和功能进行分析。最后对措施与排序进行分析生成标题。
第四个部分讲述了写作赋型思维与记叙文非构思写作的操作技术。首先要有写作赋型思维,写作中对主题展开的文章内容生成,从而产生艺术感染力的思维操作技术。其次要了解写作赋型思维操作程序。标题写作,奠定主题基调。或现或隐地呈现或关联文章的主题、情调的基本信息。开头行文,关联标题主题基调。或与标题的主题情调进行重复渲染、对比反衬。中间行文,关联开头的主题基调。结尾行文,关联呼应文章标题的主题信息。与上文的主题情调或进行渲染、重复,或进行反衬、对比。
而我在听完这堂讲座之后则有一种受益匪浅的感觉,因为以前我所了解的写作,就有些教科书式了,给你定好条条框框,正式动笔之前必须要先拟出一个大纲一个思路。要把内容先在脑袋里面过一遍。一直觉得这样的写作方式有些死板,但不知道要怎么去说这种感受。马正平教授今天则说出了我心中所想。写作本就是一个快乐的过程,没有几个大家的作品是真真正正的构思写作,绝大多数都是突然来的灵感。想到什么写什么,那样写出来的作品会更加灵趣。会更蕴含作者的感情。我认为现在的教育就更应该提倡学生的非构思写作能力,锻炼学生的思维,日后才会有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