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看见的是人心

作者:我是不对
主要内容     

柴静,相比很多人都听过她的名字。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因为“穹顶之下”这个名字认识的她,可是真正的对她有所了解是在我看了《看见》这本书以后。

《看见》这本书的作者是柴静,是一个专注于写真实的新闻作者,是一个专注于挖掘社会现实的新闻记者,更是一个真正好好做人的新闻工作者。在这本书里,我看到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柴静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他们报道各种我们看似黑暗却的确存在的事情,这里面有过感动,迷茫,绝望,心酸和很多说不清的情绪,有着我们人最根本的情感。她也一直记得,陈虻对她说过的那句“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在书中,一开始柴静就以自己为例,讲述了自己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记者,因为她说在新闻中,她关心的是新闻里的人。

书中提到的都不是标志性的事件,都是柴静自己想写的事情,大的范围的可以有双城的创伤,山西煤矿的污染,药家鑫事件,小的也可以是家庭妇女的反抗,叛逆青年的过往,同性恋人群的遭遇等等。每一件事情其实都有很多很多的共同点,都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都是折射出社会最真实的一面的镜子。在这些事情中,我们通过柴静他们的镜头,笔触,我们看到了社会,看到了真实,也看到了我们和我们身边的人,不管是你喜欢的还是你所轻视的。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和名叫阿文的人有关的事情。她是一个吸毒的女子,在吸毒的时候被贩卖到了陌生的地方,她只能是通过卖淫去维持自己的生活,或者说人贩子就是为了这样的目的才把她拐卖到那个环境中,为了生存,别无他法。我记得,文中是这样描述她的“年轻人的样子,但低垂的直发下,双颊可怕地凹陷下去,嘴唇青紫,只有眼睛,乌黑的,非常大。她穿着廉价的淡黄色的确良套裙,脸上几乎没有任何肌肉。她嗓子喑哑,听起来像是呓语,不断重复某些句子。”而柴静在看到这一切的时候,说不想打断她,被拐去的一年多的生活,她一直没有机会说,说出来也没人信。阿文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们认为的社会中的受伤害的群体,也是我们说的弱势群体,但同时,她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眼中“不干净”的人。事实也就是如此,但是我还是想说一些话,不是为阿文辩解写什么,只是这些话本来就应该说出来,即使也可能没有人会信。

在我们的社会中,像阿文这样的人并不少见,只是他们因为人们的指指点点或者是自身的自卑与羞耻不敢生活在他们所以为的“正常人”的阳光里。可是,他们不过是犯了错,有的甚至是被逼着犯了错,可他们也是活生生的人啊,有感情,有想法的人。我们在审视别人的时候也需要好好的看看自己,这样对他们来说,或许可以公平点。

在书中提到了太多太多的事件,或无辜,或有罪,亦或是无奈,都真真实实的存在着。双城事件让我懂得了很多,郝劲松的坚持让我学会了很多,柴静和她身边的工作人员尤其是陈虻之间的关系更让我领悟到了很多,即使并不深刻,即使并不权威,但是这也是我作为一名读者最真实的想法,柴静,一个有点愤青但是确实我见过意志最坚定的人。我们看见的并不都是真实的,我们听到的并不一定是准确的,就像是家庭妇女们的反抗,他们中间大多数到最后都是不相信自己真的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可是的确是发生了,我们能说他们是冷血动物吗?我们能说他们是残忍的刽子手吗?我们不能,我们更没有资格去评价他们。因为我们不了解,我们不了解他们的过往,我们却只是记得他们在某个瞬间做出的难以挽回的事情,我们也因为这样而去厌恶,随意的评价他们,试问,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呢?我们没有,我们毫无道理。

我们要看见的是人心,而不仅仅是人生。生而为人,即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柴静就是站在这样的角度去看这个世界,这个被外界太多因素蒙住了的社会,如果不是这样的新闻工作者,这样坚持着告诉观众们真相,我们又怎么能理直气壮的生活在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上?人心,是难以捉摸的,却又是最容易被遮掩的,我们要用心去看这个世界。或感动,或孤独,或顿悟,或摒弃,亦或是坚持,这都是人,所有心脏仍旧跳动着的人应该有的情愫,也是我们在了解别人的世界的时候应该看到。

我要感谢柴静这样的新闻工作者,看了这本书,我不仅重新认识了记者,还重新认识了这个社会,不是用批判的目光,而是真实的自然的客观的角度去看嗲每一件事情。也因为这样,我们人才能够在生活中去认识自己,认识已知,读懂未知。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