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何惧缘浅
——观《山楂树之恋》有感
其实早就听说过《山楂树之恋》这部电影,最近才有机会观看。从小到大看过不少以悲剧结尾的爱情故事。相比于大团圆的结局,悲剧所留下的遗憾往往更加深刻,令人哀婉。所以这次观看《山楂树之恋》后,感触尤为深刻。
这部电影的背景设定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在那个恋爱并不自由的年代里,两位主人公的爱情之路就显得十分崎岖坎坷。彼时还是在校生的女主角静秋是在下乡时遇见已是地质勘探队队员的男主角孙建新,也就是大家口中的“老三”。静秋的家庭成分不好,平时总是唯唯诺诺,谨小慎微的,所以当开朗热情,体贴大方的老三闯入她的生活时,她很快便被吸引了。渐渐地,别样的情愫在两人间萌生。怎奈何“多情自古空余恨”,当两人互通心意后,老三却因为白血病英年早逝,只留下静秋孤单一人。
看到结局后不禁令人唏嘘不已。有人认为静秋的过分含蓄和被动以及老三一味的傻傻付出并不是正确的爱情观。诚然,以现代的批判眼光来看,他们的做法确实不算合理。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自由恋爱仿佛就像天方夜谭一般。也许独特的时代背景就决定了那个时代的爱情公式吧。
其实我在看完电影后,蓦然想起了一部经典的外国影片——《泰坦尼克号》。同样的悲剧收尾,男主角同样遗憾早逝。二者间有不少共性,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相较于《泰坦尼克号》色彩鲜明浓丽的画风和跌宕起伏的剧情,《山楂树之恋》的整体配色就显得比较低沉,情节也显得比较平缓。这也时许多人诟病这部电影的原因。但我却不以为然,影片中的故事发生在文革期间的中国,在那个闭塞的时代,灰色的色调就很好的诠释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至于情节方面,我相信必然有轰轰烈烈的爱情、至死不渝的山盟海誓。但静秋与“老三”之间那种“发乎情,止于礼”的无奈,那种涓涓细流般爱恋,也传递出了动人的温情。
我认为当爱情产生时,就已经被赋予了独特的意义。相比于那些带了太多附加条件,目的性强烈的爱情,那种纯洁的、自然的、没有太多附加品的,只是因为互相倾慕并互许终生的爱情反倒更令人羡慕。当代社会闪婚、离婚的案列不胜枚举,一部分人已经忘却了结为连理的意义,忘却了婚姻所带的沉甸甸的责任感。当时的时代纵有诸多束缚,很多爱情都被深深的埋在了心底,也许他们的缘分是浅薄的,但那份深厚的情谊却不会随风消散。我们很幸运地出生在这个任意爱恨的时代,但一部分人却时常被肆意挥霍爱情后的空虚所包围。我们已经有了很多自由,因此更重要的便是那一份真心。
人活在这个世上,很多东西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很多人一生的追求不过是被人记住,留下自己来过、活过的印记。就像老三对静秋说的那样,静秋活着,他就活着。诚然缘分没能支撑他们走到最后,但那种刻骨铭心的爱恋已经深深地留在了观众的心中。写文时思绪万千,到最后只能喟叹一句:“纵然缘浅,奈何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