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报告 ——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必然性

作者:尹艳
主要内容     
《安娜卡列尼娜》读书报告——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必然性

163010326尹艳

引论: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先去看了英国2012年推出的电影版《安娜卡列尼娜》,电影版本的安娜只让我觉得她最后的悲剧结果是自作自受,但是在我读完整本书并入细究其中缘由之时,只觉得电影版太过于肤浅,可以说电影剧本只是借用了框架,过于失实。

概述:《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之一。本书有着两条故事线,一条是贵族妇女安娜为追求爱情幸福,不顾一切,最后却在丈夫卡列宁的虚伪、冷漠和情人(也是爱人)伏伦斯基的自私中头破血流,最终落得卧轨自杀、陈尸车站的下场。一条是来自农村的地主列文在追寻爱的过程中也在寻找自己内心所向往的社会。

方法:精读法

一、当时的社会

当时俄国正处于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期,农奴制刚废除不久,旧的封建思想同资产阶级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思想在激烈斗争着,安娜作为一个贵族夫人,思想接收也比普通人要快,当安娜思想里的封建面和新出现的自由面还在做着斗争的时候,她却陷入了爱情;当贵族阶级的传统观念与资产阶级的个性解放思想相碰撞的时候,还没有贵族走出了禁锢,但是安娜却因为爱情走了出去,不顾一切,这也导致了安娜后来的不被贵族所接受,不为当时社会所接受。安娜最终还是走向了死亡。

二、婚姻的虚伪

在《安娜卡列尼娜》这本书中,真实反映了当时社会“合法婚姻”的虚伪。从一开始奥勃朗斯基和家庭女教师有染被妻子多莉发现,奥勃朗斯基的一系列内心活动并没有体现出他对这件事情的悔恨,他认为他自己没有错,而多莉也从一开始并没有做出很明确的打算来应对这次事件。奥勃朗斯基最后请出了妹妹安娜来解决这件事,而安娜所做的也是为哥哥开脱,让嫂子看开,原谅哥哥的出轨。而当出轨这件事情发生在安娜身上的时候,上流社会所呈现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在同伏伦斯基在一起之后的安娜受邀去看戏,而戏院中有着彼得堡的多数名流。安娜极力维护自己的高傲形象,衣着华丽,但是只因为安娜隔着包厢和卡尔塔索夫夫人的丈夫说了话,她就出言侮辱了安娜。表面上看起来安娜的社会地位仍在,但是在贵族们的心中,安娜不过是一个荡妇,一个出轨的女人。

在安娜死前的内心独白之中,安娜也设想过如果她和伏伦斯基能够结婚,伏伦斯基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对她那么冷淡,但安娜自己否认了自己“在我和伏伦斯基之间又会出现什么感情呢?我不要什么幸福,只要能摆脱痛苦就行了。”婚姻也不能给她基本的安慰,她想要摆脱痛苦,最终走向了死亡。

三、爱情观

拜伦说过:Man'sloveisofman'slifethingapart,'Tiswoman'swholeexistence.(男人的爱情是男人生命的一部分,而女人的爱情却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安娜就是拜伦话语里的女人,而伏伦斯基则是那个男人。

从最开始奥勃朗斯基向列文介绍伏伦斯基是说的“是彼得堡花花公子的一个活标本”,以及后文中列夫托尔斯泰是这样描述伏伦斯基的:“伏伦斯基从来没有过过真正的家庭生活……毕业的时候,他是个风头十足的青年军官,他很快就加入了,彼得堡富有军官的圈子。他虽然有时也涉足彼得堡的社交界,但他的风流韵事却都发生在社交界之外……他根本没有想到,他同吉娣接近会产生什么样的不良后果。”【1】这也对应了在舞会上,“伏伦斯基露骨地向吉娣献媚,他同她跳舞,经常出去她们的家,因此他的一片心意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伏伦斯基其实并没有考虑过这样做之后所会带来的后果,他根本没有去想过同吉娣结婚这件事,没有想过组建一个家庭,爱情并不是他生命的全部,他的生命中还有更多美好事物等着他。

但安娜遇到伏伦斯基之后,她无法自拔的陷入了爱情,安娜在与伏伦斯基相爱并私奔的过程里,虽然她很想要儿子能够在她的身边,她想要儿子的抚养权,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终究还是把爱情当成了生命的全部,离开了自己的家庭,抛弃了丈夫和孩子,并且背弃了上流社会,和伏伦斯基去追寻了爱情。所以当她失去伏伦斯基时,她也就失去了爱情,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最后走向了死亡——卧轨自杀

四、宗教的影响

翻开《安娜卡列尼娜》,正文之前有着一句话“伸冤在我,我必报应”。这句话引自《新约全书·罗马人书》,全句为:“亲爱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因为经上记着:‘主说,伸冤在我我必报应。’”它的大意是如果你被人欺辱,不要自己报复伸冤,宁可去让步,上帝会给那些人应有的惩罚。这句话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人们的思想受着宗教的影响。在十九世纪初期,沙皇教育大臣乌瓦罗夫提出了东正教,专治政治,国民性三位一体的教育原则,让所有国民无条件信奉东正教。

所以,在当时,每个人都认为应该用道德,教义约束言行,而安娜的行为完全是背弃了道德,教义的。所以在卡列宁好不容易做出了要和安娜离婚的选择,去咨询了律师,却因为他有宗教上的戒律,不能使用律师建议的提供那些安娜和伏伦斯基往来信件,因为那些信件足以成为非自愿提供的罪证。而安娜也是信奉着宗教的,这体现在安娜的言行中,例如:来吧,上帝是仁慈的;去吧,上帝保佑你!而宗教思想对她的影响体现最深刻的则是在生产之后患上产褥热(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安娜以为自己即将死去,在死之前,她说只有一个要求:让卡列宁饶恕她,完完全全的饶恕她。她在忏悔,希望在死前得到原谅,得到心灵的宽慰。

正是因为宗教的影响,安娜在卡列宁同意离婚时没能成功离婚,也让安娜在和伏伦斯基私奔之后内心一直受着一定的谴责,当内心的信仰一直在鞭打着安娜,而伏伦斯基又用冷漠来对待安娜时,安娜的心理防线最终崩塌,走向了死亡。

评价:在写这篇读书报告的过程里,我又细细品了文中的一些情节,也在查阅的资料里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安娜这个人。最开始的我只把她一个背叛了婚姻的傻女人,不值得可怜同情。但是真正去了解她之后我因她感到心痛,因为种种原因,她这样一个忠于自己内心的女人最终如飞蛾扑火般走向死亡。若在现代,现代社会的人们尚不能和安娜一样做到为了内心而不顾一切,更不要说当时社会的种种约束。

结论:当时社会的动荡,婚姻生活的虚伪,以及安娜内心的宗教信仰,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爱情观,都让安娜一直处在一种进退两难的地步,种种因素的累积,让安娜最终走向了自己终结章。

参考文献

1.《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必然性》吉林大学马玉敏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俄国宗教史>评介》傅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7月/1号/第002版

3.《浅析彼得大帝时期的宗教改革》李袁法治与社会报2015·3

4.《列夫托尔斯泰与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形象的悲剧意识透析》努丽亚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