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中的南北地理”提到诗歌,唐诗宋词是每个人最先想到的;提到南北,地区差异是人们市场拿来开玩笑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的;提到地理,大概就是分不清的南北东西。然后这三个词合在一起后,我却发现别有一番风景。(一)“橘生淮南为橘,生淮北为桔”这大概是每个人看到题目时最先想到的一句诗,出自《淮南子》晏子使楚篇,意为:同样的橘子种子种在淮南便会长成橘子,种在淮北便只能长出水分缺少品质不高的桔子。问其缘由,晏婴一句话解释为“水土异也”,此处水土之异,便是南北地域之间的差异。淮河是我国南北方分界线的重要部分,所以淮南淮北的气候、土壤、水分差异巨大,由此导致作物种植的差别。(二)"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出自王之涣的作品《凉州词》,意为: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玉门关这一带是那春风吹不到的呀!此处的春风指的正是来自太平洋的暖湿季风,由于地形阻挡等因素,地处西北的玉门关受暖湿的夏季风影响极小,较为干旱,玉门关本就缺少绿意,而南方距海较近,受暖湿季风影响大,造成了巨大的南北差异。(三)“塞外草先衰,江南雁到迟”出自著名诗人温庭筠的作品《玉蝴蝶》,诗句大意为塞外的草木不到冬天就已经衰败,江南本该北归的大雁却迟迟不动身。通过草木和大雁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西北荒漠和江南的气候差异。(四)“烟花三月下扬州”与“洛阳三月飞胡沙”这两句诗的作者均为我国古代著名诗人李白,前者摘自作品《送孟浩然之广陵》,大意为三月时节,江南百花齐放,一片盛景;后者摘自《扶土豪士歌》,大意为洛阳地区三月时节奇旱无比,以至于起了很大的沙尘暴。同为三月时节,扬州与洛阳,南方与北方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在同一诗人的笔下,南北地区的地理差异展露无疑。······综上所述,在我国诗歌的漫长历史中,对于南北地理的差异,尤其是气候的差异有极多的记述,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内容的极大包容性、丰富性,此外也体现出我国幅员辽阔,南北地理差异巨大。对于诗歌中的南北地理的搜集理解也使我对于南北地理、诗歌两者都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