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否也是这样:给自己一个框架,规定自己应该是某种模样。我就是这样一个人,给自己很多的条约,希望自己成为理想的我。
对自己有一个理想的自我期望,就好比有一个内心深处的桃花源。但有一点不同,对桃花源的幻想存在于内心,但当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时,并不会有明显的落差感,因为现实社会是既定的,即使对现实社会有强烈的不满,但作为一个庞大的人类群中的渺小一粟,我们无力改变现状,唯一能做的就是顺应这个社会,因为所有人都生存在生活习惯了的同一个社会。但如果是自我期望的破灭呢?最让人糟心的或许是表现在人格上。倘若是人格上自我期望的破灭,我们或许会感到发自内心的失落或是紧张。因为一个人的人格,需要的是个人的自我塑造。我们在有能力改变自我的情况下,却成为了一个我们不愿看到的自己,这多多少少会更让人失望吧。
现实时常是事与愿违的。在面对很多事情时,我们希望自己用尽可能顾全大局的方式去处理,但却有很多时候要在事情结束之后才反省为什么我不能做到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在事后不让自己后悔。但后悔也是于事无补的,能做的只有在一次次的后悔当中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减少今后的失误。亦或有时候,我们发现,我们一直坚持着的令人称赞的某一方面的自我在潜意识里其实是与人们所看到的形象恰恰相反的,实际上这是令人很多人无法接受的、无法认同的。这时候内心会变得煎熬、挣扎,我希望自己是好的,在别人眼里我也是好的,可是为什么现在突然我朝着反方向走了?还有一系列的理由在脑海缠绕,不断考验着我们。
我们常常都说,要认识你自己,但是我们真的认清我们自己了吗?我们的言行举止反映着我们的性格,相反,我们的性格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对于不少人来说,我们的表现,在很多时候都是在我们性格的作用之下顺其自然地表现出来的,在潜意识里,我们并没有要求我们需要这么做。而我们要求自己这么做的时候,就是给自己的一个条约,寄予自我的期望。结果不尽人意、发现自己的弱点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大多数人的答案一定是克服弱点,但我们真的做得到吗?
真正需要勇气的是去面对并且接受那个连你自己都无法认同的那一面你。至于那些不被自己认同的另一个我们,主要的来源便是自我反省。在不断地反省和深思中去发现和认识自我。可悲的是,人们在谈及不被自我认同的那一面自己的时候,往往很多人选择逃避,连面对都没有勇气,更不用说接受了。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这难道不能说是懦弱吗?为什么我们连在自己认识自己的时候都要退缩?并且此时我们的懦弱,又成为了我们的又一个弱点。我认为作为一个已经上了大学的学生,作为一个人,我们有能力来调控我们的意志和内心。我们可以暂时没有能力来改变与事实相反的另一个我们,但是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和接受,或许这对某些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但谁知道呢,或许哪一天我们就克服了这种懦弱。
未来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或许我们因为某天某时的某件事,便发生了莫大的变化,并从这么变化中偶然发现了新的自己。倘若这些变化是好的,那就一直保持下去吧。倘若是坏的变化,那就鼓起勇气坦然面对和接受,并且试着将事情朝好的方向发展吧,毕竟我们还年轻,只有不断尝试,才有成功塑造理想自我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