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徐志摩《北戴河海滨的幻想》读后感

作者:蔡丽菁
主要内容     

徐志摩作为一代才子在诗歌、散文上的造诣想必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他康桥上“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真情令人们动容。

《北戴河海滨的幻想》是徐志摩于1924年6月21日于北京《晨报·文学询刊》上的一篇散文。他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更受西方浪漫主义和唯美派的影响,更加成就了他唯美、浪漫的笔风。我品味着他的文字,咀嚼着他字里行间里泄漏的情感,流离在他的幻想中,再一次被他的文字感动。

北戴河的海滨,有“幼童的欢叫”、“水波拍岸声”、“潜涛呜咽声”,富有生气。但徐志摩此时却独自一人,其实他也想要一同和友人投入大海的怀抱。通过将海滨吵闹环境与他的心境的静进行对比,更加突出强调了徐志摩独坐海滨的寂寞和心灵的静定。在徐志摩的幻想里,北戴河的海滨有绚丽的色彩:“晚霞的余赭”、“紫荆”、“青翠的叶和鲜红的花”、“绿荫”、“黄蓝相间的波光”、“白涛”,仿佛沾染了伊甸园里的斑斓。但海滨真的是这般似春天艳丽吗?在我的印象里,海滨只是一片蓝的天和海,白的云和浪花,还有土黄的沙滩,一片浩荡茫,并无其他色彩。对海滨这样美丽的幻想,定因为徐志摩对自然从心而发的热爱,一切自然事物在他眼里都是和谐美好的。1924年徐志摩担任北大教授,从1921年至此,徐志摩作为特别生在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在英国时求学时,他深受卢梭尊重自然、渴望自然的影响,他对自然也有深切的热爱,这也可以体现在他其他许多作品中。在给许多文章命名时,也多有与景点、自然相关的元素。比如前面提到的《落叶》,还有《秋》、《海滩上的花》、《“这是风刮的”》等。虽然题目包含景物,但文章的内容更多一部分却是与他的内在思想相关,而不是写景。比如此篇《北戴河海滨的幻想》。

他的幻想里,还有一个青年,他热爱自然,享受自然带给他的美好,尽管自然里也有可怕的黑影。尽管梦想破灭,但青年依旧扬起风帆不断探索冒险,纵然前路风雨兼程。就算道路上有不少荆棘,青年仍然对未来抱有无限的希望。这个青年可以说是徐志摩自身的写照吧。身处社会大动荡的中国,理想的破灭带给徐志摩的痛苦或许不是一朝一夕,前方的道路充满未知,该如何前行,也是他脑海里盘旋着的问号吧。现在虽不尽人意,但徐志摩依然用自己的文学创作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中国的文学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徐志摩幻想理桃花源般的安乐村,幻想远处有“无限的平安与快乐,无限的春光”的人间,其实也是希望逃离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不幸,平静理想无法实现的痛苦。深受西方思想影响的徐志摩,崇尚理想主义。二十世纪初,西方资产主义处于高潮,西欧变得繁荣起来。而此时的中国还处于“两半”社会。回国后的徐志摩也感受到中国的落后,一方面想要通过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一方面又因为社会的现实原因无法给予实现理想的条件。在革命的浪潮中,徐志摩也是迷惘和忐忑的。现实中的不幸让他的内心倍受煎熬。或许他想要在幻想的理想世界里暂时抛开烦恼,去游历人间应有的和谐美好。

徐志摩在《落叶》里写过这样一句话:“是动,不论是什么性质,就是我的兴趣,我的灵感。是动就会催快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但此时徐志摩却是静的,他唯有在“静”中冥想,他的思绪在“静”中飞扬。思想的动,对他来说或许更加有意义吧。过去的痛苦,或许时间怎样走过都无法冲刷。但总要满怀希望,因为不管未来还有多少不幸,总有值得我们去回味和惦记的美好。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