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个体自由与民主自由 ——论《丹东与妓女》一文中的政治冲突

作者:徐艾伶
主要内容     

【引言】

丹东与妓女所代表的是个体的自由享乐即主张个人的任何行为或生活方式为个人自由与旁人无关,而与其对立的便是罗伯斯毕尔所代表的人民民主自由,他主张人民的自由被大多数人所认为的道德制约。这两个不可调和的思想或者说政治观念直接导致了丹东的死亡。仔细思考之下会得出一个问题,即人民民主对人民而言真的是自由吗?亦或是自由民主又真的是符合人们最理想的生存状态的吗?这两个问题需要仔细读过文章并仔细思考过才能得出答案,亦或是得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答案,因为这两种思想本来就是冲突对立的。

【内容概要】

《丹东与妓女》一文是《沉重的肉身》中的第一篇,这篇文章全篇分为七个部分,这七个部分一起讲述了法国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丹东的死亡,和妓女玛丽昂又有什么关系。第一部分:思想界的刑事侦探毕希纳,这一部分简单的介绍了毕希纳的生平,然后由毕希纳在研究法国大革命时写的《丹东之死》这一事件为开头,以毕希纳的思想探索形成串联全文的线索。第二部分:丹东之死是因为断头台变成了礼拜堂,这一部分开始阐述丹东与罗伯斯庇尔的政治观念的冲突点即个体自由行为与人民公意自由行为的冲突。且在这部分的最后刘小枫博士将丹东之死与苏格拉底放之死放在一起对比,得出苏格拉底之死对“民主”提出质疑,而毕希纳之死对现代人民民主的“自由”提出了质疑。第三部分:妓女玛丽昂的感觉,这部分出现了本文经典的一句话“卖淫不过是一种个人感觉的偏好”。第四部分:道袍的国家还是体现个人身体曲线的国家,从这部分的标题就很好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即革命后建立的国家该是个人自由的体现还是以人民民主来统治。第五部分:同一个身体的痛苦和享乐,个体自由与民主自由其实同源于人的生存感觉,而这两个观点的对立只是同一个矛盾的对立两面。第六部分:用身体为身体称义引致的绝望,无论个体自由还是民主自由都是殊途同归的,都是虚无。第七部分:丹东之死与毕希纳的伤寒,最后对整篇文章的总结,同时也照应第一部分的内容,使文章结构完整。

【理论与方法】整体通读后进行具体分析

【拓展讨论与评价】

所谓自由究竟是什么?是毫无约束的自我释放,还是基于一定的被道德或法律所约束下的行为才是合理的自由?毫无、约束的自由究竟是对是错?而基于一定约束条件下的自由又是否失去了其自由的真正含义?这些问题不仅是现在人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历史的长河中真实浮现出的问题。法国大革命后丹东与罗伯斯毕尔的冲突正是这些问题的冲突,经由毕希纳的戏剧《丹东之死》而将这些问题呈现在人们眼前。丹东与罗伯斯毕尔的政治冲突所揭示的是现代伦理问题。

一、个体自由

“个体自由”这个词语在这整篇文章中以各种不同的说法不断地出现,刘小枫博士似乎特别钟爱这个词。然而个体自由究竟是什么,以革命为代价所换来的是否真的是个体的自由?单是历史上出现了丹东之死这个事件就知道法国大革命换来的并非真正的自由。丹东在看见革命的鲜血染红了整个大地,且在革命后的恐怖统治下人民瑟瑟发抖的景象,让他意识到他们将革命变成了宣讲道德的大厦,将断头台变成了礼拜堂,并且这种道德还是打着人民的旗号前行的。这些现象使丹东开始反思革命的正确性,最终丹东得出了和妓女玛丽昂一样的结论,即自由应是个体自由的选择,无论是遵守人民的公意道德还是奉行享乐主义而未被公认的道德都是个体自由的选择,外在强制的约束是违背“自由”的真正含义的。

“自由与妓女一样,是世界上最无情义的东西,跟什么人的胡搞”①这句话出自刘小枫博士笔下,虽然本人在翻阅资料时看见对于这句话,有不同的意见,大约是质疑刘小枫博士对于这句话的解释过于偏颇,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看出刘小枫博士的一种观点,即他认为自由能够不加选择的迎合所有人,只要他们有需要。“卖淫不过是一种个人的感觉偏好”②这句话是全文给我印象最深同时也是让我最震撼的一句话。在中国这个传统思想至今还较为严重的国家说出这样的话已经是在挑战社会的公意道德了,这样的个体自由在本人看来是走向了一种极端,即一种消极自由。但换个角度看这句话正是个体自由的最好体现,在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违背社会的公意道德使自己获得享乐的快感,是个体自由的一种表现,只是不符合人民所公认道德的罢了。

所以,说到底,对于个体自由的看法因人的观念不同而有不一样的认知,对于追求个性解放、释放被压抑的人性的人而言,个体自由是最符合“自由”这一词的含义的;而对于习惯了人民民主社会的人而言,个体自由意味着挑战权威和道德败坏,并且这类人总习惯于将摆脱道德束缚的人扣上渣滓、社会败类等称号。

二、民主自由

民主自由简单来说就是一种以自由为名的徒刑,是国家施行道德专制的自由③。民主自由最大的体现方式就是社会主义国家所奉行的人民民主专制。所谓人民民主专制即“法律是人民意志的自由而庄严的表现”④,这样的自由极易被有心人操控和利用,尤其是在法国大革命这样的时期,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所有行为及其符合这句话:“大众需要的只是面包,一旦这个世界上可以产出的面包不敷大众时,人民民主的理念只会成为暴政的工具。⑤”所以这些话都可以看出依靠人民民主来治理国家的脆弱性。

在仔细想这个话题的时会产生一种窒息的恐惧感,这种恐惧感来源于被支配和束缚的人生,民主自由也可以叫做专制的自由,而专制的自由形成就是由人民少数服从多数而决定的,这样的决定方式看起来公平合理但细想之下还是能知道,这是在压抑少数人的个体自由,即在各类决定中不允许出现本质上的不同意见,这样的政治无疑是扼杀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使整个社会的思想在不断地趋于一致性。这样的趋同使整个社会局限于条条框框之中逐渐失去活力。

但民主自由又被称为积极自由,证明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民主自由有其优越性,例如人民民主国家的人民岁趋于一致,但不可否认,当庞大的具有一样思想的人聚集在一起后能产生强大的能量,这种能量足以推动社会进步。持这种观念的代表人物就是马克思,马克思是典型的支持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家、哲学家,他认为民主自由下的国家是所有社会形态的终极形态,也就是说,无论如何,当社会进化到一定的阶段时,整个社会将会奉行人民民主。并且被一定的道德束缚下的人也不会因个体的享乐而破坏整个社会的秩序,从这些方面而言,民主自由的确也是积极自由。

【结语】

从10月份开始阅读《沉重的肉身》一书,又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只看《丹东与妓女》这一篇文章。不知道是个人看事情的方向还是角度与他人不太一样,在搜索各类参考文献时发现就《丹东与妓女》这一文写人体自由与民主自由这一方向的论文甚是稀少,几乎没有,因此在写这篇论文时没有太多的资料和前人的思想可以借我参考,以我现如今的写作水平写出的这篇论文或许还很是浅薄,以上的讨论与评价也仅仅是我个人的想法。总而言之,尽管在搜集资料时有看到过对刘小枫博士这篇文章的质疑,但无论怎么说这本书和刘小枫博士的思想是真正的影响了我,让我第一次思考关于自由这样的论题,第一次这样真真正正的深入思考,而非是带着一些幻想的性质。人啊,自然一点吧!你本来是用灰尘、沙子和泥土制造出来的,你还想成为比灰尘、沙子、泥土更多的东西吗?

【注释】

①《沉重的肉身》第一篇《丹东与妓女》

②《丹东与妓女》P25,第一段

③《丹东与妓女》P31,第三段

④《丹东与妓女》P19,第四段

⑤《丹东与妓女》P33,第六段

【参考文献】

1、《沉重的肉身》刘小枫著.——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6(2016.1重印)

2、《质疑刘小枫博士的<沉重的肉身·丹东与妓女>》李士勋,1005-7110(2010)06-0063-10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