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书法的历时性调查

作者:刘莉
主要内容     

书法的历时性

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

第一阶段,从殷商到秦,可称为古文字时代。

第二阶段,两汉,可称为隶书时代。

第三阶段,从汉末经魏晋南北朝至唐代,是楷行今草的时代和经典书法艺术精神的确立时代。

第四阶段,包括宋、元及明代前中期,是书法艺术的文人化时代。

第五阶段,从晚明至清代,是古代书法艺术的总结和转型的时代。

(一)汉字起源

1、伏羲造字

《说文解字序》云:“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易八卦,以垂宪象。”

2、神农结绳造字

《说文解字序》云:“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

3、仓颉象形造字

仓颉是黄帝的史官,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仓颉想办法造字。

《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说:仓颉“生而见鸟迹,知着书”。

(二)先秦书法

先秦是中国书法的初期阶段,先秦书法可分为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商、西周时期的书法主要有甲骨文和金文。

商代中期,青铜器上就出现铭文,铭文很简短,一般为二三个字,多为族徽。

战国时期,随着七国割据、各自为政,文字的地方色彩更为浓厚,自春秋晚期就已出现的文字异形的现象。

殷商时期----甲骨文

1899年王懿荣在一种称为"龙骨"的中药材上面,偶然发现一些刻画符号。"龙骨",就是龟壳,而上面的刻画符号,后来经考古学家和古文字学家证明,就是"甲骨文"。它最初出土于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是距今约三千四百年前的商代遗物。甲骨文内容大多为"卜辞",乃记载占卜吉凶之事件。

周代----金文

金文为主要的书体存在形式与书法表现形式。金文,又名钟鼎文,是钟鼎等器物上铸造的款识文字,或阴或阳。

秦----石刻文字

秦《石鼓文》,是目前所见最早的石刻书法,石鼓文在唐朝初年出土于陕西宝鸡,韩愈曾作《石鼓歌》记之,因出土早,所以对后世影响极大。

(三)秦汉书法

秦汉时汉字的变迁最为剧烈,大篆经过省改而创造了小篆;隶书发展成熟;草书发展成章草;行书和楷书也在萌芽,书法家也随之大量产生。

秦汉书法留存今天的墨迹有帛书、简牍书,还有壁画、陶瓶上的题字;其他实物资料有金属器铭文、石刻、砖瓦、漆器等遗文,这些都是研究秦汉书法的重要资料。

秦代书法

秦始皇统一中国,李斯为丞相,进行了统一全国文字的工作,变大篆为小篆,结束了“文字异形”的状况。秦代书法小篆是秦代的官方文字。

汉代书法

汉代通行的字体约有3种:①篆书,用于刻石、刻符以及高级的官方文书和重要仪典的书写,如天子策命诸侯、柩铭、官铸铜器铭文、碑上题额、宫殿砖瓦文字等;②隶书,多用于中级的官方文书和经籍的书写,如天子尺一诏书、一般的经书和碑刻等;③草书,用于低级的官方文书和一般奏牍草稿,如《永元器物簿》、武威的医药简、日忌、杂占诸简。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书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各种书体交相发展时期,这时,隶书已走出东汉末年程序化的道路,楷书趋向成熟,草书经章草阶段发展到今草,行书在隶书和楷书的递变过程中从产生经过发展到成熟。

三国----隶楷碑刻

魏晋---行楷,行草,草书

魏晋时战乱频繁,人民颠沛流离,灾难深重,于是灵魂不散,因果报应,转世轮回的佛教大为流行,开窟造像,镌刻铭记和颂扬佛教的丰碑应时而起,这些活动客观上给书法的普及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五)隋唐书法

隋唐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鼎盛时代,300多年间,大部分时间国家安定、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成为当时有世界影响的东方大国。在安定统一的有利条件下,书法艺术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遇。

(六)五代两宋书法

五代和宋代的文人促进了书法的发展。印刷术的发达使书法家从单纯的功能性书写活动中解放出来,书法艺术特性被进一步强调,个人风格特性更加鲜明。宋元时代的书法可以说是行草时代。宋代书法家在楷书和狂草方面不及唐代书法家,但在行草书方面却表现出鲜明的文人个性和品质,开一代新风。

(七)元代书法

第一,主张复古,以元初的赵子昂为首的书法家认为宋代的书法已经走到末路,但是因为政治的开放,使书法家能够随心而写、随心而发,为明代草书名家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第二,多民族文化的融合。元朝统治者用武力征服了汉族,而汉族却在文化上征服了少数民族。

第三,书体复兴以及与“诗、书、画”的结合。元代书法家注重复古的同时也使各种书体全面复兴。

(八)明代书法

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至李自成攻克北京朱由检自缢煤山,历二百七十七年。在这近三个世纪中,朝廷诸皇帝都很喜欢书法。

明代像宋代一样也是帖学大盛的一代。法帖传刻十分活跃。由于士大夫清玩风气和帖学的盛行,影响书法创作,所以,整个明代书体以行楷居多,横平竖直十分拘谨,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

(九)清代书法

中国清代书法在近300年的发展历史上,经历了一场艰难的蜕变,它突破了宋、元、明以来帖学的樊笼,开创了碑学,特别是在篆书、隶书和北魏碑体书法方面的成就,可以与唐代楷书、宋代行书、明代草书相媲美,形成了雄浑渊懿的书风。尤其是碑学书法家借古开今的精神和表现个性的书法创作,使得书坛显得十分活跃,流派纷呈,一派兴盛局面。

顺治康熙年间

清代前期,国势初平,百废待兴,尚无力过多关心书法,因此这时期基本上延续的是晚明书风,大体可以看作三线发展:一是晚明行草书风的新发展,二是传统书风,三是篆隶初兴。

雍正道光年间

乾隆、嘉庆前后,董、赵的影响渐弱,文人们向古代传统的追寻逐步深入,这使得篆隶书法的复兴步伐加快了,对晋唐宋元明传统的学习范围也大大扩展,由此成为两股基本的力量。

(一)对晋唐宋元明传统学习的深入

(二)对秦汉北朝传统的重新发现与取法

咸丰清朝末年

晚清书家,大体可分作三类。

(一)以晋唐传统为主的书家:林则徐

(二)以先秦秦汉北碑为主的书法家:张廷济

(三)兼宗两大传统并寻求融通的书家:杨守敬、康有为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