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重温了《诺亚方舟》这部电影。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是因为有艾玛参演,所以也没有仔细地观看,全程划水,这一次倒是比较认真地去看了,也稍微去了解了下《圣经》里关于诺亚方舟的故事。
电影改编自己圣经故事,也就是众所周知的诺亚方舟拯救苍生的故事,但是经过了大量的修改。很多的批评都是针对于这一部电影对于原作的吻合程度的,我不得不说我挺不赞同的。圣经故事本来就很模糊,而且缺乏了很多的细节与描写,人物形象生硬而善恶分明,这样的东西本来就不适合拍电影,另外改编的这个故事我觉得挺有深度的。
电影一开始,伴随着神话的开展,讲述了人类对于世界的残暴统治……这一部分用一种极为赤裸裸的方式呈现出来,就是诺亚的父亲被该隐的后人杀死,虽然这种成功极力塑造出了该隐一族的优势与残暴的方式太过于小儿科,但是认真一想,人类本身对于自然的侵吞与掠夺一直都是不争之的事实。我并不觉得这样的解决是由于该隐一族的“性本恶”决定的,而是由于智商+欲望这两个法宝决定的,换句话说,我认为如果老鼠有人类的智商,那么人类的一切麻烦,以及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一切麻烦,老鼠也会拥有,而且一点都不会少。但是既然世界上只有人类这一种超智商动物,那没办法……统治世界,换句话说,改变世界打破平衡的角色,必然是人来完成的。我想说的其实很简单,我觉得人没有电影里拍的那么混蛋,但确实是他们造成了自然的失衡,即便是在无心之间。
在诺亚打造方舟的过程中,被人类国王骚扰,在起航的时候进行了攻击。这一点充分的印证了人类本性中的很多弱点,比如说:平时不努力,到了危急关头,不惜以抢夺,偷窃等各种方式求的利益……这种事情在身边也会发生很多很多,电影里表现的就很明显。电影在这里充分衬托了诺亚的“正义性”,也就是说,让所有电影院的人都觉得上帝或者说诺亚的决策是正确的,那些人都值得死,这一段太过于肤浅……我想问一下,如果在这时,每放出一个残杀画面,就跟一个孩童嬉戏的场景;每放出一个人类的罪恶,就放出一个青年人喂养动物的和谐场景,大家还都觉得人类应该被灭绝吗?
人类的确是地球上最具破坏性的物种,是地球的癌细胞。所以我很理解受了神启的挪亚的想法:消灭人类以拯救地球以及地球上的其它生物。但人类依然有好的地方,也有善良和良知人类产生必定有其存在的意义。
诺亚觉得人类不应该存在……按照电影的感觉,诺亚并不和我想的一样,他发现自己一家人的心中,也有阴暗面,也有拿不上台面的东西,而他放大了这些阴暗面,觉得正是这些阴暗面最终导致了该隐一族罪恶的重生。所以他的选择是,整个家族自杀,在地球上只留下动物!而同时,剧本出现了无数的温情:长子与伊拉的青春靓丽,含遇到了自己的挚爱,妻子也无数次恳求他留下活口……电影情愫的模式渐渐变成,一群善良、有希望,有追求的人面对一个冷血无情的终结者!更为精彩的是,含越来越被放大的阴暗面,让观众更难以做出决定,如果人类存活,那么含的阴暗面可能导致该隐灾难的重现,但是如果人类灭绝……
接着剧本的高潮开始出现,人类国王很牛掰地偷渡上了挪亚方舟,并且获得了含的信任,我相信所有人都觉得国王那种“manshouldliveonhiswill”的想法很恐怖也很讨厌,但含最终看似是接受了那一种观点。这一个插曲,让所有人都知道……如果恶是一种病毒,那么含已经被传染了。然后就是家族的对立,伊拉一定要留下孩子,而诺亚处于全世界生物考虑,一定要杀死孩子,这就让我们很揪心和纠结,他们到底谁对谁错我们难以也不想去分辨。两个善良的人之间,也会有不同的想法,而对立就是由想法产生的,角度不同,观点不同,就会产生矛盾与对立。
人类对于万物的“残暴不公平”并不属实,人性也绝对没有那么恶,任何人看到小猫小狗都会很温馨地摸摸头,但是任何人看到会攻击自己的猫狗都巴不得杀死它……这就是一种和其他生物一样的自保欲望,没有必要将它与“人性本恶”联系起来。至于说人类的种种罪恶,我觉得就是能力+欲望的结局,人就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慢慢地在进化这一场场考试中,淘汰掉了全班的人,最后他一个人进了MIT,而留下了一个充满怨言、嫉妒与负能量的班集体。他并没有犯任何错误!物竞天择,人类是最后的赢家,而且赢得太完美了……诺亚选择灭亡人类,我觉得某种意义上可以解释,只要人类还存在,就一定会出现欲望与能力的双重优势,也就一定会再次出现人类称霸世界的局面,而这个局面与后代是该隐的还是以赛的没有半毛钱关系……你说人类优秀一点善良一点就不会犯傻?就会尊重万物??我只能说“Intheory,itworks...”,就像诺亚与伊拉的冲突一样,善良的两个人中也会有分歧的时候,也会有面子的维护,利益的冲突,也会有较量和竞争,也会有爱……这些东西可以成为正能量,也可以成为负能量,与人种没有关系。所以我这篇影评的名称叫做——有些事情,从未改变……能力与欲望都保留了下来,一切都没改变,只是历史重演。
越来越多的现代人开始关爱动物,并不觉得皮草珍禽是一种奢侈与享受,而觉得是一种低俗与恶心;越来越多的是住青年旅社,接纳世界的游客,分享自己的故事,参加公益事业……这一切都是在50年前不可想象的!我们经常评论的人对世界造成的破坏,配的图片都是钢铁厂的废气,物种的灭绝,污染的横行等等……但这些都是过几十年来追求富足的人类做的事情!但是现在时代在改变,人心在改变,北欧国家已经不再追求国家GDP等等无聊的指标,那里的人民在淡淡地享受着一种很平凡的幸福,不追不闹,不像亚洲人(尤其中国人和印度人)一样“勤奋努力”。当富裕达到一定的程度,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明白欲望都是身外之物,对他人的关心,对万物的包容才是真正的快乐源泉。这样的观点,目前并不是很多人拥有,也不是很多人坚信,但我觉得这是一种趋势,一种从血腥暴力残酷的人类历史中提炼而出的东西,一朵朵真正算得上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它们很美丽,但它们一定出自淤泥:如果不先追求富足,那么谁有能力有闲情思考他人与万物?如果不先知道富足的空虚,怎么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维护自然界的平衡。所以我个人的观点是,人类有希望达到伊拉的理想境界,但这个过程一定痛苦异常,一定目不忍视,一定充满着血腥暴力……而这一切,我们经历过,也正在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