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读《局外人》有感

作者:蒋甘霖
主要内容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这是书的开篇第一句话,既不是富有哲理的金句也没有暗含人物命运走向,只是简单的一句自述,一句看似全然冷漠的自述。由此仿佛奠定了整本书的基调,仅是淡淡的客观的叙述,丝毫不带一丁点的夸张情绪。

看完整本书,使我印象最深刻的几点全关乎本书的书名――“局外人”。

书里主人公是一位普通的小职员默尔索,在事业上没有雄心壮志,在亲情上对待母亲的突然离世表现出冷淡情绪,在人际关系上毫无顾虑地与声名狼藉、品行可疑的雷蒙做朋友,在深爱着他的姑娘玛丽的结婚请求下表达了无所谓的态度……书的前半部分花了很多笔墨去刻画了默尔索淡然、无谓的生活态度,使我几乎已经认为默尔索就是一具没有灵魂的“行尸”,他就是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里的局外人。由此我联想到了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当下很多年轻人的游离生活状态虽然活着但却不作为生活参与者。

本书最主要的观点是反映在默尔索同命案绑在一起后的司法审判上。有两个角度看待默尔索的犯罪行为,一是从法律的角度上看,主人公的冤屈程度并不大。二是从精神道德上来看,整场审判,无论是法官、辩护律师或是记者和观众都对默尔索进行了“无限上纲上线”的杀戮,因而是司法领域中一出完完全全的人性冤案。在判决中,默尔索送母亲去养老院、为母亲守灵时吸了一根烟、喝过一杯牛奶、说不出母亲具体的岁数、葬礼后同女友约会看电影…这些书里之前描写过的生活细节就通通变成了判别他好坏与否的因素,变成了司法程序把默尔索这个人物妖魔化的有力证据。在整场审判中,默尔索又再一次充当了局外人,但这一次他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我甚至被取代了,司法当局将我置身于事外,一切进展我都不能过问,他们安排我的命运,却未征求我的意见。”作者加缪认为司法对人性进行了残忍的谋杀这一意图可以说是表现的淋漓尽致。在阅读中,我不禁会联想到最近一件很多人都在关注的“江歌日本遇害案”事件,事件另一主人公刘鑫在新媒体下的人物形象展示里是违背社会大多数公众所支持的道德期望的。于是舆论一时间全部导向在这个女孩身上,且不说她的过,言论全然妖魔化了这位当事人。在默尔索的审判中,司法像是一把利剑直接插在了默尔索的心脏上决定了他的生死,而“江歌案”中,舆论则像是慢性毒药,渐渐麻痹人的神经…相同的是,当事人在社会中发出的声音明显比起非当事人的言论审判要小的多。

在社会需求和同质化的前提下,默尔索这个角色显然是另类的,他没有饱和的情感,没有过多的人物自白,也没有太过复杂的人物关系,他表现出来的坦诚和真实反映其实就是社会认定他的罪。这种美其名曰的道德感也许在默尔索犯下的过失杀人罪面前更加值得深思。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