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道德分裂的隐忍复仇者

作者:冯瑜
主要内容

道德分裂的隐忍复仇者

——被复仇控制的伍子胥

【摘要】一个贵族子弟的复仇人生,道德和隐忍是他绕不开,躲不过的宿命。假若他的生命里没有这些,他又会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复仇成功后,心中的怨恨依旧未被磨灭,以至于让周围人感到害怕,行事不再周密的他最终在吴王的赐剑中自杀解脱。为他隐忍的单一的人生划下了最终的休止符,一切灰飞烟灭。

【关键词】:复仇、隐忍、道德、宿命

年少时自己定下的一个复仇的目标,既成就了伍子胥,同样也毁了他。为了实现他自己的这个目标,一路前行的过程中,长时间的隐忍锻造了强大的意志力和稳健的处事方式,也是司马迁最为欣赏他的地方。但同时刚戾忍诟也让他变得腹黑,城府深,做事狠辣。因果循环之中,他走入了自己亲手设定的围城,生生困死。

1、从来都不是什么乖孩子

伍子胥最终复仇能够成功,也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幸运儿之一,这样一个谋

略过人的腹黑人才,又怎么可能是一个乖孩子呢?史料记载,青少年时期的伍子胥锋芒毕露,性情刚强有余而柔韧不足,依仗父兄权势,极好惹是生非,并且种种迹象表明伍子胥与黑社会势力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往来关系,结识了许多影响社会稳定因素的坏分子,在郢都是个让平民百姓、守法公民们非常头痛的混混,品学兼优是谈不上了,基本上属于“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反面教材。(《流血的春秋玩命的仕途-阳谋教父伍子胥》)但他十分的纠结于道德于道德层面的问题,哥哥伍尚允许他逃亡,并且哥哥要同自己的父亲一起赴死的时候,也不阻止。做出这样的选择和举动,都是为了能让自己能够摆脱道德困境,心里能少些愧疚之感。正如教授在视频中谈到的,兄弟二人实质上是完成了人格的分工,各自做了各自的事情。复仇这样的事在历史中比比皆是,而且儒家更是高度赞同血亲复仇这种行为,这也就是为什么伍子胥这样算不上是什么乖孩子的人,在摆脱了道德困境之后,就能够义无反顾的去复仇的重要原因。

2、愈加狠辣的复仇

即使聪敏机智如伍子胥,要复仇也并不是很容易的,经历了他个人生涯中的九九八十一难。先后做内应、乞讨、参与弑君,其中尤其是乞讨和参与弑君这两件事,对伍子胥的蜕变来说,是影响最大的。我们都知道古代的贵族就跟今天的上层人士一样,有着自己执拗的小骄傲和放不下的尊严,乞讨对于身为养尊处优的贵族子弟伍子胥来说是耻辱,是放弃尊严的心理测验,内心的煎熬必定让他当时很难过,最终的坚持有利于他达成复仇的目的,也能看出此时的他,意志力已经是十分的强大了。弑君的事就不得不提到公子光,为了帮助他,伍子胥做了很多不道德的行为,也是摆脱道德困境之后的又一次道德选择,这一次他的道德基本上是没有了,我认为此时的伍子胥根本就不在乎这些了,道德对于他是形同虚设的。复仇一直在平稳渐进式的进行着,楚昭王最终成为了他的复仇对象,虽然侥幸逃脱了很长时间,但死后被伍子胥残忍鞭尸三百下。伍子胥因着相貌奇伟而得以在出逃途中得到众人相助,并在漫长的等待中硬起心肠借助吴王阖闾的力量最终使父亲临终前的“自我实现预言”得以实现(《鞭楚》),狠辣的复仇就此结束。

3、惨淡的结尾成就解脱

长时间的复仇实际上使伍子胥的心理发生扭曲,处于一种怨恨的状态,而此时他让周围的人感到恐惧,毕竟鞭尸这种事在当时还是动摇传统价值的基础的耸人听闻的事,但对于伍子胥自己来说,鞭尸让他的愤怒与隐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宣泄。看似完成复仇的他应该是走上人生巅峰的,这把双刃剑却实则把他推向了另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成了异类,行事渐渐不周密的他受到了小人的栽赃陷害。最终吴王赐剑给伍子胥,这个他自己一路辅佐上君位的人要杀了他,他接受了,解脱了自己一直长埋在心底的苦楚。可能有人会认为他的结局是惨淡的,但我觉得这样的结局反而是他的最好的结局,司马迁这样评价伍子胥;“怨毒之于人甚矣哉”。往事随风,一切灰飞烟灭。

【参考文献】:

[1]:励拔山兮,流血的春秋玩命的仕途-阳谋教父伍子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2]:陈禹安,鞭楚,东方出版社,2012-10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