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028-8556-4969
语言:中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作品交易> 文字作品> 其他>

大禹的神话色彩

作者:宋詹洋
主要内容

大禹形象的神话色彩

【摘要】大禹作为治水英雄,自东周开始便被神化,具有极其浓厚的神话色彩。而这一色彩主要表现于中华民族历史及诸神话之中,具有十分复杂的产生原因。

【关键词】大禹,神话色彩,表现,原因

相传“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岛岛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蛐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1】此时出现了一个治水的英雄,他镇压四极,疏河入海,拯救苍生于水火。这便是大禹的治水英雄形象,也是其神话色彩产生的源头。

一.大禹神话色彩的表现

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自夏伊始。禹作为夏朝第一位君王,也是中国国家历史第一人,自然极富上古时代特有的神秘色彩。在中国古典传说之中,但凡神人必有非凡身世,必有无量伟力,必有高尚情操,而禹之所以为神人,最为重要的便是他身上的那种神秘力量。

禹铸九鼎,本是王权之象征,后世更有“得九鼎者,得天下”之说。然而因大禹是它的铸造者,于是后来越传越玄,甚至说,九鼎镇九州之气运,得之,可得天下,或许其中有对王权的神化,但大禹其人的神秘色彩也对九鼎的神化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并且,《拾遗记》卷二载曰:“禹铸九鼎,五者以应阳法,四者以象阴数。使工师以雌金为阴鼎,以雄金为阳鼎。鼎中常满,以占气象之休否。”【2】这里很明显地可以看出九鼎卜国之气象,镇国之气运的带有神话色彩的奇特作用。九鼎至高无上,而大禹在神话历史中的地位也就在他所铸九鼎的地位中可见一斑。

再有,《西游记》中老龙王描述金箍棒时也说过:“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3】而这不中用的定海神针到了孙悟空手里却成了战天斗地的强大武器,这里对于金箍棒来历的描述显然是对其力量的暗示。

除了上述这些以外,相关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禹这个神话时代的末尾人物,仿佛贯穿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时不时就能在史书典籍、神话传说中看见他的名字。好像一个事物被冠以大禹的名字就能有通天之能。

于是这便有了个定式:能为大禹所用的器物,又怎能是凡品?甚至若要为什么东西寻个正统,只消说乃是大禹治水所用,那它就有了旁人不可知的神秘力量,哪怕他吃饭的碗,似乎也能装下江河万里。而这一份器物具有的伟力也便正好可以反映出大禹其人的神秘性,传奇性以及其正统性。

二.大禹神话色彩的产生

中西文化中都曾提到过一场灭世的大洪水,而中国古代洪兴祖对此有注曰“凡洪水渊薮自三百仞以上。”不难想象,当时万万里华夏大地被淹没者不知凡几。面对自然,人终究是脆弱的,于是先民膜拜自然为神,将不可抗力视为神力,神的惩罚,如何违抗?但大禹治水,镇压四极,疏河入海,拯救苍生于水火。能够对抗这样的力量,自然使大禹登上了神坛,他对抗的也不再是神,成了黄河九曲中兴风作浪的妖孽,而神站在了他的身后,这成就了大禹的正统性。

治水本身就是一件极具传奇色彩的壮举,再加上神话的渲染,大禹成为神话的神话,自然无可厚非,崇拜大禹,自然也无可厚非。这反映了原始人类对自我的认识与反思,他们在与自然或社会斗争的长期实践中,不断加深着对自然、社会及自我的认识,创造了英雄业绩的故事,构成了英雄神话的主题。大禹治水正是颂扬了与自然作斗争的英雄人物故事。

总的来说,正是大禹本身的传奇事迹促使其拥有了极其浓厚的神话色彩,这是其一。

对大禹的神化,是一种所谓的大禹崇拜,而大禹崇拜是每个华夏人内心中祖先崇拜的缩影。祖先崇拜是基于早期人类灵魂不灭和图腾崇拜意识产生的一种形式。这种崇拜把人的心理寄托从对象世界转向人类自己。后人感于祖先对于他们的福庇,同时古人对于灵魂不灭的认识,直接作用于人的现实世界,使人们对本族的祖先产生敬仰和崇拜的心理,希望他们继续庇佑后世子孙。久之,祖先崇拜就逐步形成了。

我们的先祖从不会因处在汪洋中就绝望,不会因处在荒原中就静静等死,不因面对的是不可抗的力量就放弃。因他们披荆斩棘,才有我们如今之家园。这也是后人对于祖先崇拜的来源,对先祖的祭祀,是后人对于祖先的深切感激。

人们对于大禹治水,福泽后世的感激与崇拜,便是其神话色彩产生原因之二。

对于祖先的崇拜反映了原始人类企图突破种种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是对于祖先精神的延续,也是一种自我的勉励。人们在长期与自然的斗争中,需要一种精神的支持,而先祖与自然斗争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显然能直观并有效地对人产生以鼓舞。

因而大禹的故事为人们所神话化,便是为能更好地展现其治水的精神,塑造一个坚忍不拔的治水英雄形象,给人们与自然斗争以勇气和鼓舞。

后人的精神寄托,是其神化的原因之三。其实也或可与原因二同归于一点,毕竟不论是对先祖的感激还是精神的寄托,其实都是对于先祖崇拜的表现。

历史久远,不可考证;世代流传,故事的变迁;典籍记载的文学美化……等等也都是大禹神化原因,这里我不多做赘述。总之,大禹是我们的祖先,我们对于大禹的感激与崇拜造就了他的神秘性,使之贯穿了中华民族的历史。

【参考文献】

【1】(汉)刘安著,马庆洲注评.《淮南子·卷六·览冥训》,凤凰出版社,2009-06

【2】(晋)王嘉撰,齐治平校注.《拾遗记·卷二》,中华书局,1981-06

【3】(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01

原创不易,您可选择 , 鼓励原创呦!

联系我们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浆洗街27号天亿大厦A座1107室
电话:028-8556-4969
邮箱:xzb@goldcopyright.com 联系我们
扫一扫
登录移动端
如您有以下需求请勾选或填写相关信息,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1.有意购买本作品并询价
2.单次使用本作品并询价、授权
3.委托本作品的作者定制业务并询价
4.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