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位思考
——读《人性的弱点》的有感
引言:戴尔·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在不少地方都可见这本书中内容的引用,对这本书的好奇找到原著阅读,这本书在开篇也就讲述了本书算得上是一本“行动手册”。就像是一些规范,典章,作者用了许多研究和案例,不断修正整理,汇聚成这本书,书中所提到的规则纵使经历如此长的时间,却仍旧没有被淘汰,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可能就是在于它是基于无论时间、环境如何变化,而我们人类最原始根本的需求,都是没有随着外界环境而变化的。书中的规则基于这一基础而提出,对于几十年后读到这本书的我仍然有用且深刻。
方法:本书在前言部分已经就读书的方法做了一定的规范,作者写到“首先,情快速浏览一个章节。然后,你可能会迫不及待地立即翻到下一章。但是,等一下——除非你只是为了消遣才读这本书的。如果你是为了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那就翻回前面仔细地重读这一章。长远地看,这样做会更节省时间,效果会更好。”[1]在书的前部分的介绍,好像正好和我平时看书的习惯相类似,也好似给了读者一个告诫,如果不是为了消遣,最好细细品味书中内容,而愿意翻开这类书的人,可能大都不是为了消遣时间的吧。所以对这本书我采用了精读的方法,并将其中重要部分作了摘录。
概述:本书从“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让人们喜欢你的六个方法”“如何赢得人们的赞同”“做一个高明的领导者”四个方面展开,对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关系,列举了许多生动鲜活的事例来论证作者的人际交往的规则。本书的译者在后记中有提及,本书原名HowtoWinFriends&InfluencePeople,直译应为《如何赢得朋友并影响他人》,对于读过书的我来说,其实我也觉得书中的内容和书名不相配,也并未品味出更深含义,所以我觉得直译的书名,就是书本内容的最好诠释。
拓展讨论:
阅读书中内容时,对书中提到的事例深信不疑。特别是在一些名人名言的佐证,和有地名有人物有事件的生动佐证下,觉得书中所讲的内容确实让我对我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所思考,开始联想生活中对于许多与人交往过程中的不当之初,并在思考如何改进。书中所提到的规则确实感觉很有道理,但是也会让读者有“知易行难”的感觉,真的应该像作者序言所讲,应该将这些内容不断的拿出来复习,有常读常新的作用。
而且在书中我学到的最深刻的道理,就是我题目中写到的换位思考。站着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生活中,我们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忽略别人的感受,“即使是傻瓜也会批评、指责和抱怨,而只有品格和自制力,才能让我们理解他人,宽恕他人。”[2]站在他人的角度我们才能理解,才能宽恕。
在对标题疑惑时,我下意识地用网络去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在知乎上看到了许许多多,对这本书的不同观点,我觉得这个部分,也是我这次阅读收获颇丰的一部分。
其中不乏有人对标题和我一样有所争议,但是我看到的最能说服我的反面观点是这样的“一开始我也纳闷这翻译,多年之后再看翻译,觉得简直神来之笔!为什么叫人性的弱点,就是明明很简单,还对你有好处,你就是做不到!不愿意做!坚持不下来!最后还要说这是在忽悠你!这就是人性的弱点。”[3]虽然感觉这和这本书的内容不相符,但是却觉得这句话中的讽刺对于很多反例都有莫大的杀伤力。也有许多人,觉得这本书,就是单纯的鸡汤,里面的东西,无论从地域和时间来讲都不适合,对书中内容持批判态度。
在我看来,这本书带给我了对自己人际交往中的思考,并给出来解决的办法,对于我的意义也在于此。书中可能有些内容不适用于所有情况,科学的都还有概率之差,何况理论适用的范围。
结语:世界纷繁复杂,与人相处有技巧,却也需要真诚为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的过程中多应有批判性的吸收。根据自己的情况而找寻合适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每一种道理有对的地方,也有它的局限。我们需要去思考,去了解。
[1]P10《人性的弱点》【美国】戴尔·卡耐基
[2]P13《人性的弱点》【美国】戴尔·卡耐基
[3]知乎网友评论